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山东省科学技术普及条例

时间:2024-06-29 11:03:50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8424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山东省科学技术普及条例

山东省人大常委会


山东省科学技术普及条例

(2003年9月26日山东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

  
    山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12号)

  《山东省科学技术普及条例》已于2003年9月26日经山东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4年1月1日起施行。
  山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03年9月26日

  第一条 为了实施科教兴鲁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以下称科普)工作,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的活动。
  第三条 科普是公益事业。发展科普事业是本省的长期任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保护科普组织和科普工作者的合法权益,鼓励科普组织和科普工作者自主开展科普活动,支持社会力量按照市场运行机制依法兴办科普事业,促进科普工作对外合作和交流。
  第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领导科普工作,应当将科普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为开展科普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科普工作协调制度,负责制定本行政区域内科普工作发展规划,协调、指导本行政区域的科普工作。
  第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科学技术行政部门负责制定本行政区域内科普工作规划,实行政策引导,进行督促检查,推动科普工作的发展。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范围,负责做好有关的科普工作。
  第六条 科学技术协会是科普工作的主要社会力量。科学技术协会应当依靠科技工作者和科普工作者组织开展群众性、社会性、经常性的科普活动,支持和指导有关社会组织和企业事业单位开展科普活动,协助政府制定科普工作规划,为政府科普工作决策提供建议。
  第七条 科普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全体公民、社会各界都应当参与和支持科普工作,自觉抵制反科学、伪科学和封建迷信活动。
  第八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科普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逐年增加科普经费的投入。   
  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以及社会团体和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安排一定的经费用于科普工作。
  第九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鼓励多渠道筹措资金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普活动。
  税务机关和有关行政部门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落实科普税收优惠政策,支持科普事业的发展。
  第十条 鼓励境内外的社会组织和个人设立科普基金或者捐赠财产资助科普事业;对捐赠财产用于科普事业或者投资建设科普场馆、设施的,依法给予减免税费等优惠。
  第十一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科技馆等科普场馆、设施建设纳入城乡建设规划和基本建设计划,加快对科技馆、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青少年宫、科普画廊、科普教育基地等科普场馆、设施的建设和改造。
  设区的市应当建设一定规模和功能的科普场馆、设施,县(市)也应当逐步建立科普场馆、设施。
  鼓励、支持社会力量依法建设独资、合伙、股份合作等形式的科普场馆、设施,开展无偿或者有偿服务活动。
  第十二条 政府财政投资建设的科普场馆、设施,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拆除或者改变用途;确需拆除的,应当坚持先建后拆或者建拆同时进行的原则,确保重新建设的科普场馆、设施规模和水平不低于原有的规模和水平。
  第十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支持科学技术协会、农村专业技术协会、企业科学技术协会等组织的建设,为开展科普工作提供组织保障。
  第十四条 科技工作者和科普工作者享有依法创办或者参加科普组织以及从科普有偿服务活动中获得合法报酬的权利。
  第十五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二条规定,擅自拆除科普场馆、设施的,由房屋拆迁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依法追究法律责任;擅自改变科普场馆、设施用途的,由有关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恢复原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违反先建后拆或者建拆同时进行原则的,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第十六条 以科普为名非法收费或者摊派书籍、报刊、影视资料的,由各级人民政府或者有关主管部门给予批评教育、行政处分,责令改正或者依法给予行政处罚。
  第十七条 以科普为名进行有损社会公共利益的活动,扰乱社会秩序或者骗取财物,由有关主管部门给予批评教育,并予以制止;违反治安管理规定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属于骗取财物的,依法没收财物;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八条 在科普活动中弄虚作假,骗取奖励和荣誉称号的,由授奖单位取消其奖励和荣誉称号,并由主管部门或者所在单位给予行政或者纪律处分。
  第十九条 本条例自2004年1月1日起施行。




岳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岳阳市畜禽规模养殖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湖南省岳阳市人民政府


岳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岳阳市畜禽规模养殖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岳政发[2012]3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岳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城陵矶临港产业新区、南湖风景区、屈原管理区,市直各单位,中央、省属驻岳有关单位:

  现将《岳阳市畜禽规模养殖管理暂行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二○一二年一月三日



  岳阳市畜禽规模养殖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畜禽规模养殖行为,控制畜禽养殖污染,提高畜禽产品的生产能力和质量,转变畜牧业经济增长方式,促进畜牧业产业化经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种畜禽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畜禽规模化养殖选址规划、养殖场的设置、建设规范、饲养管理、疫病防治、调运、养殖污染治理和监督管理的单位和个人均需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畜禽,是指在人工饲养条件下,以经济利用为目的的陆生动物,包括:猪、牛、羊、兔、犬、鸡、鸭、鹅等由国务院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公布的畜禽遗传资源目录中的动物。 国家和省对伴侣动物、观赏动物、竞技动物、实验动物等饲养管理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散养农户自繁自用的种畜禽除外。

  第四条 畜禽规模养殖,是指常年存栏能繁母猪50头、母牛50头、母羊100只以上或年出栏生猪500头、牛250头、羊500只以上;常年存笼肉禽20000羽、蛋禽5000羽、肉兔500只以上的种畜禽场、畜禽养殖场(户)和养殖小区。

  第五条 市、县市区、乡镇人民政府要加强对畜禽养殖管理工作的领导,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扶持畜禽规模养殖的发展,引导其逐步实现畜禽养殖集约化生产、标准化饲养、规范化管理、产业化经营。

  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是畜禽规模养殖管理的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畜禽养殖规划布局、评审、技术指导、经营服务、疫病防治、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等工作。

  国土、规划、环保、林业、工商等部门依职权配合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共同做好畜禽规模养殖的管理工作。

  第六条 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要依法加强对畜禽养殖的管理,定岗、定人,责任到位,建立健全畜禽规模养殖管理工作机制和督查制度,加强对畜禽规模养殖管理工作的督促检查。

  第二章 畜禽养殖规划

  第七条 市级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本市国民经济和城乡发展的实际需要,制定本市畜禽养殖发展规划,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

  第八条 县级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市级畜禽养殖发展规划,制定本辖区内畜禽养殖发展规划,报县级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并报市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三章 畜禽规模养殖场、养殖小区的设立与备案

  第九条 畜禽规模养殖场、养殖小区设立应符合下列条件:

  (一)符合城乡发展规划和当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新建畜禽养殖场应在当地国土、规划部门办理相关手续,并报当地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二)符合当地畜禽养殖规划布局的总体要求,经当地规划部门批准,建在规定的非禁养区内。

  (三)有与其饲养规模相适应的生产场所、养殖用地和配套的生产设施设备。

  (四)具备为其服务并取得兽医执业资格的畜牧兽医技术人员。

  (五)具备规定的动物防疫和养殖场消毒条件,并取得《动物防疫合格证》。

  (六)符合环境保护规定条件,具备畜禽粪污和病死畜禽处理的设施设备和手段,在有审批权的环保部门办理了相关环境影响文件审批手续,并认真落实了环保审批部门提出的各项环保措施。

  (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十条 全市范围内已建、新建、扩建、改建的畜禽规模养殖场和养殖小区,均应依法办理备案登记手续。备案登记工作按属地管理的原则,由县级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负责。

  第十一条 畜禽规模养殖场、养殖小区备案程序: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向县级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提交备案申请报告,填写《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备案表》。备案申请报告包括以下内容:

  (一)养殖场名称、地址、负责人及联系方式。

  (二)饲养的畜禽规模、品种、数量、来源。

  (三)养殖场建设布局(平面布局图)、区位图、建筑面积。

  (四)生产、防疫、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工艺及设施设备情况。

  (五)畜牧兽医技术人员数量、学历、技术职称。

  (六)生产管理、疫病防控、环境保护措施和制度等。

  (七)国土、规划、环保部门的相关审批手续批件的复印件。

  (八)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要求提供的其它资料。

  第四章 建设规范

  第十二条 畜禽规模养殖场、养殖小区建设地址选择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一)应建在地势平坦、干燥、背风向阳和村庄的下风向,且未被污染和没有发生过疫情的地方。

  (二)城镇外距铁路、县级以上公路500米以上;距居民区、学校、医院等公共场所2000米以上。

  (三)距屠宰厂、其它畜禽规模养殖场或养殖小区、畜禽产品加工厂、畜禽交易市场、垃圾及污水处理场所等区域1000米以上。

  (四)水、电、路等公共设施完善。

  (五)禁止在生活饮用水的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及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以及基本农田上建设畜禽规模养殖场、养殖小区。

  (六)严格禁止以建设畜禽养殖场名义圈占土地,常年存栏生猪200头、母牛100头、母羊500只的养殖场可申请建设用地4亩,年存笼家禽10万羽,种、蛋禽1万羽的养殖场可申请建设用地5亩,种畜种禽场建设用地按照以上标准可上调30%。

  第十三条 畜禽规模养殖场、养殖小区建设规划布局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一)坚持科学合理、整齐紧凑,既有利于生产管理,又便于动物防疫的原则,按生活区、生产管理区、生产区、废弃物及无害化处理区4部分规划布局,生产管理区、生产区处于上风向,废弃物及无害化处理区处于下风向。

  (二)生活区应设在养殖场外上风向或偏风方向和地势较高的地方。生活区包括职工宿舍、食堂、文化娱乐室等与职工生活密切相关的场所、设施。

  (三)生产管理区应设立行政和技术办公室、接待室、饲料加工调配车间、饲料储存库、水电供应设施、杂品间、消毒池、更衣消毒室和洗澡间等。

  (四)生产区应设立畜禽圈舍、人工授精室(只进行商品畜禽生产的除外)、兽医室、隔离观察室、饲料(饲草)库房和饲养员值班室等配套功能性场所,各场所之间应间隔50米以上;牛羊规模养殖场、养殖小区要设立运动场、青贮窖等场所;养羊场、养羊小区要设立药浴池。

  (五)废弃物及无害化处理区应设立病畜禽隔离室、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间和粪污无害化处理设施(沼气池、粪便堆积发酵池、干粪堆积池等),并距生产区50米以上,设置围墙或绿化带隔开。

  (六)畜禽规模养殖场、养殖小区内实行净道和污道分离。人员、畜禽和物资运转采取单一流向。净道主要用于饲养员行走、运料和畜禽周转等;污道主要用于粪便等废弃物运出。

  第十四条 畜禽规模养殖场、养殖小区公共卫生设施建设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一)养殖场、养殖小区周围建有围墙或其它隔离设施,并在生产区入口处设消毒池和消毒室,消毒室安装超声波蒸汽、高压喷雾消毒设施或紫外线消毒灯。

  (二)养殖场、养殖小区采取集中供水方式,水质符合饮用水水质标准的要求,取得环保部门的水质检测合格报告。

  (三)排水设施完备并保持畅通,防止污水满溢,污染周围环境。做到雨污分离、干湿分离,污水暗沟排放至沉淀池或污水处理设施进行净化。

  (四)养殖场、养殖小区内建设专门的粪便贮存与处理场地,其位置设在生产区及生产管理区的下风向或侧风向处,距生产区50米以上。

  (五)畜禽规模养殖场、养殖小区内废弃物及无害化处理区建设畜禽焚尸坑或无害化处理设施,用于对病死畜禽尸体、流产畜禽胎儿、畜禽胎衣等进行无害化处理,畜禽焚尸坑周围应定期消毒,使用后及时消毒处理。

  (六)畜禽规模养殖场、养殖小区内各功能区域之间设置隔离带,以利于防火、防疫及调节生产环境等。

  第十五条 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畜禽圈舍建设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一)畜禽圈舍按照畜禽品种饲养要求设计建造,场区设计符合《规模养殖场建设》(GB/T 17824.1-2008)要求,力求科学、经济、实用。

  (二)畜禽圈舍内环境温度、湿度、通风、光照和空气等条件应根据《规模养殖生产技术规程》(GB/T17824.2-2008)的技术要求按照不同畜禽品种、不同生产用途、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畜禽的生长发育需要调节。

  (三)相邻畜禽圈舍纵墙、端墙之间的距离不少于8米,畜禽圈舍与围墙距离不少于4米。

  第五章 畜禽品种引进

  第十六条 畜禽规模养殖场、养殖小区引种必须按规定依法进行备案。在岳阳市行政区域内引种由县级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在省内跨市、州引种报市级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在省外引种报省级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七条 畜禽规模养殖场、养殖小区引种必须从具有《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的种畜禽场引进系谱、合格证、种畜禽个体档案和遗传材料齐全的畜禽品种,严禁非法供种。

  第十八条 畜禽规模养殖场、养殖小区引进的种畜禽应符合品种标准和质量要求,引进后应加强选种选配,确保优良畜禽品种的种用性能得到充分发挥,并及时做好种用畜禽的更新换代。

  第十九条 畜禽规模养殖场、养殖小区应从非疫区引进种畜禽,引进的种畜禽应具有产地检疫合格证明。

  第二十条 引进的种畜禽应经当地县级以上动物防疫检疫机构隔离检疫,检疫期为大中型动物45天、小型动物30天,确定为健康合格的,方可供生产使用。

  第二十一条 实施育肥的规模养殖场和养殖小区引进畜禽时,应具有免疫情况记录和动物检疫合格证明,经隔离观察15天确定为健康的,方可合群饲养。

  第六章 饲养管理

  第二十二条 畜禽规模养殖场、养殖小区畜禽饲养管理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一)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的畜禽品种、畜群结构合理,公母比例适当。采用科学工艺流程,针对不同品种、不同生产性能、不同生长阶段对畜禽实行分舍饲养,推广“全进全出”养殖方式,前后两批之间留有7—15天的空圈消毒净化时间。

  (二)畜禽圈舍内饲养密度按农业部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的规定执行。

  (三)饲养人员保持相对固定并统一工作服装,严格按照畜禽规模养殖场、养殖小区各项工作规程开展生产活动。

  (四)做好畜禽圈舍防鸟、防鼠、防虫、防蝇等工作,禁止猫、犬等其它动物进入,生产区严禁非工作人员进入。

  (五)饲养员每天要打扫畜禽圈舍卫生,保持用具干净,地面清洁;经常检查饮水设备;观察畜禽健康状态;及时做好配种、接产准备以及畜禽的防暑降温和防寒保暖工作。

  (六)畜禽饲养管理要遵照《无公害食品生猪饲养管理准则》(NY/T5033-2001)、《无公害食品肉牛饲养管理准则》(NY/T5128-2002)、《无公害食品肉羊饲养管理准则》(NY/T5151-2002)、《无公害食品蛋鸡饲养管理准则》(NY/T5043-2001)和《无公害食品肉鸡饲养管理准则》(NY/T5038-2001)等国家养殖标准,积极推行畜禽养殖标准化生产。

  第二十三条 畜禽规模养殖场、养殖小区使用的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等投入品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一)按照不同畜禽、不同生产阶段饲喂不同的饲料,肉牛和肉羊注意搭配青贮、块根类饲料及青绿饲料;牛羊等反刍动物禁止使用动物源性饲料。

  (二)饲料添加剂应使用农业部公布的《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农业部1126号-2008)中所规定的品种和取得批准文号的新品种。

  (三)饲料产品应是取得省级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饲料生产条件审查合格证》的企业生产的合格产品。饲料添加剂和添加剂预混合饲料产品应是具有农业部颁发的《饲料添加剂和添加剂预混合饲料生产许可证》的企业生产的合格产品,并按照饲料标签所规定的用法和用量使用。

  (四)药物饲料添加剂使用应严格遵守《饲料药物添加剂使用规范》(农业部公告第168号-2001)的有关规定。

  (五)严禁使用国家禁用、停用的添加剂。

  (六)严禁在饲料中非法添加有毒有害物质和农业部规定禁用的82种激素类药物和物质。

  (七)禁止使用假冒伪劣饲料。

  (八)禁止使用变质、霉败、生虫或被污染的饲草料及饲料原料。

  (九)建立饲料和饲料添加剂质量安全使用技术规程。

  (十)建立完善的饲料、兽药等投入品的生产台账记录。

  第七章 疫病防治

  第二十四条 畜禽规模养殖场、养殖小区须在当地动物防疫部门指导下,结合当地流行病学特点,制定免疫程序和免疫办法,积极开展疫病预防接种工作,建立免疫档案。国家实行强制免疫的病种,要依法履行畜禽疫病强制免疫义务,经强制免疫的畜禽应加施畜禽免疫标识,实行可追溯管理。

  第二十五条 畜禽规模养殖场、养殖小区应配合各级动物疫病防控部门做好动物疫病的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并制定疫病监测计划,有计划地开展疫病监测,无监测设备和能力的要委托检测机构监测。监测抗体效价低于正常保护水平的,要进行重新免疫。病源学监测结果为阳性的,按照畜禽疫病的分类管理原则,采取相应的处置措施,并做好记录。

  第二十六条 畜禽规模养殖场、养殖小区卫生消毒要制度化。要选用符合兽药管理规定,对人体和畜禽安全无危害、对设备无损害,并在动物体内不产生有害残留,不造成环境污染的消毒剂;要针对畜禽规模养殖场、养殖小区环境、进出人员、车辆、畜禽圈舍、饲养用具等不同对象,采取不同的消毒措施,选择不同消毒剂、按照不同浓度进行消毒,并定期更换消毒剂类型,确保消毒效果。

  第二十七条 畜禽规模养殖场、养殖小区所使用的兽用药品应是具有《兽药生产许可证》和有产品批准文号的GMP企业生产的合格产品。严格按照农业部《兽药休药期规定》(278号公告-2003)执行兽药休药期。严禁使用国家禁用、停用、淘汰的药物和药物添加剂。禁止使用假冒伪劣兽药。

  第二十八条 畜禽规模养殖场、养殖小区兽医室应在具有相关检验、诊疗等仪器设备的基础上,开展疫病诊疗工作。发现可疑疫病病例,要及时上报当地动物疫病防控部门进行确诊,并配合采取相应的控制及处理措施。

  第二十九条 畜禽规模养殖场、养殖小区发现病畜禽要及时隔离,对病死畜禽及其产品实行无害化处理,应符合《畜禽病害肉尸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规程》(GB16548-1996)的有关规定。严禁将病死畜禽出售、丢弃或作为饲料再利用。

  第三十条 畜禽规模养殖场、养殖小区应严格执行产地检疫规定,出售畜禽应当提前向当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报检,取得有效的检疫合格证明后方可出售。禁止出售未经检疫或者检疫不合格的畜禽。

  第八章 废弃物处理与污染防治

  第三十一条 畜禽规模养殖场、养殖小区废弃物排放应达到《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596—2001)要求,并符合国家环境保护总局颁布的《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2001年)等规定,实行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处理。

  第三十二条 畜禽规模养殖场、养殖小区应采取干法清粪工艺,及时运至贮存或处理场所,做到日产日清。

  第三十三条 畜禽规模养殖场、养殖小区内排水系统实行雨水和污水分离,污水量产生较大的畜禽规模养殖场、养殖小区应采用沼气发酵方式处理污水。

  第三十四条 畜禽规模养殖场、养殖小区内畜禽粪便可采用自然堆积发酵方式进行无害化处理,也可采用机械进行高温好氧发酵处理生产有机肥。处理设施的位置必须设在生产、生活管理区的下风向或侧风向处,并采取菌类消化等有效措施,防止造成恶臭污染。

  第九章 责任追究

  第三十五条 畜禽规模养殖场和养殖小区违反本办法的,按国家养殖业的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罚。

  第三十六条 畜禽规模养殖场和养殖小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申报项目和有关政策性补助:

  (一)选址、布局不符合畜禽养殖场建设规范,借养殖名义圈地的。

  (二)疫病防控程序不严密,发生重大动物疫情并造成大面流行的。

  (三)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不到位,发生重大畜禽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并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

  (四)环保设施不配套,畜禽粪污排放不达标造成环境污染的。

  (五)种畜禽场不依法经营,进行非法供种的。

  (六)制度不完善,养殖生产管理台账不健全的。

  (七)未按规定到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进行备案登记的。

  (八)未按规定配备取得相关资质的畜牧兽医技术人员的。

  第十章 附 则

  第三十七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30日后施行。

蚌埠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蚌埠市城市低收入家庭认定办法(试行)的通知

安徽省蚌埠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蚌埠市城市低收入家庭认定办法(试行)的通知

蚌政办〔2009〕84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
《蚌埠市城市低收入家庭认定办法(试行)》已经市十四届人民政府第12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九年八月十三日



蚌埠市城市低收入家庭认定办法(试行)

第一条 为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生活困难,使救助层次更加趋于合理,根据国务院和省人民政府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持有本市常住非农业户口,凡家庭共同生活成员实际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本市城市家庭低收入标准的,可以按照本认定办法的规定申请认定为低收入家庭。城市家庭低收入标准按照本市城市低保标准的1.6倍测算。
第三条 市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及其所属机构负责本市城市低收入家庭收入核定的管理工作。
区人民政府民政部门以及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负责城市低收入家庭收入核定的具体管理和审核、审批工作。
社区居民委员会受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的委托,承担城市低收入家庭收入核定的申请受理、调查核实、汇总上报等日常服务工作。
第四条 市、区发展改革、价格、公安、财政、劳动保障、房地产、金融、税务、工商、统计等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城市低收入家庭收入核定的有关工作。
第五条 区人民政府要加强城市低收入家庭收入核定工作机构建设,落实必要的工作人员和经费。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要采取调配、招用等形式,配备必要的工作人员。
第六条 城市低收入家庭收入标准实行动态管理,每年公布一次。市区的低收入家庭收入标准,由市人民政府制定;各县城市低收入家庭收入标准,由县人民政府制定,报市人民政府备案。
第七条 家庭成员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是指扣除缴纳的个人所得税以及社会保障支出后的工薪收入、经营性净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和其它经常性收入的上一年实际发生的人均收入。收入的统计标准以实际发生的数额为准,主要包括:
(一)工薪收入包括:工资、兼职、兼业收入和从事各种技艺、各项劳动服务所得的报酬;
(二)经营性净收入指个体、私营业主等在工商行政机关依法登记取得营业执照、合法经营取得的收入扣除从事生产和非生产经营费用支出、缴纳税款等,可直接用于生产性、非生产性建设投资、生活消费和积蓄的收入;
(三)财产性收入包括:
1.投资收入,包括银行存款利息收入、有价证券股息红利收入、保险受益和其它投资受益;
2.出租房屋等资产收入,指将家庭拥有的产权房屋、车辆、土地等资产出租产生的收入;
3.知识产权收入,指自己创作、发明或者参与创作、发明、并归个人所有的著作权、专利权、专有技术等带来的收入,专利人将专利权让给他人或许可他人在一定时间和范围内使用其专利所得的个人收入和非专利技术所有者将非专利技术有偿提供、转让他人所取得的个人收入;
4.其它财产性收入,指除上述之外的财产产生的收入。
(四)转移性收入包括:离退休金、失业保险金、遗属补助费、赔偿收入、因劳动合同终止或解除所获得的经济补偿金(含生活补助费、一次性安置费)、赡养费、抚(扶)养费、提取住房公积金、接受馈赠收入、继承收入以及经认定应计入收入的其它收入;
(五)出售财物收入包括:出售住房收入、因建设征地农转非等原因领取一次性经济补偿金和安置补助费、拆迁安置房屋货币补偿收入和出售其它物品收入;
(六)借贷收入包括:储蓄存款、有价证券、收回借出款、收回储蓄性保险本金、收回投资本金、其它借贷收入等;
(七)经认定应计入家庭收入的其它收入。
第八条 下列收入不计入家庭收入:
(一)优抚对象按规定享受的抚恤金、补助金、护理费、保健费;
(二)政府颁发的对特别贡献人员的奖励金、补贴等;
(三)劳动模范退休后享受的荣誉津贴;
(四)工伤人员的护理费;
(五)因公(工)死亡人员及其家属享受的一次性抚恤金、丧葬费;
(六)按规定由个人缴纳的住房公积金和各项社会保险统筹费;
(七)政府和社会给予贫困在校生的救助金、生活补贴和在校学生获得的奖学金、助学贷款等;
(八)人身伤害赔偿中除生活费以外的部分;
(九)政府和社会给予的临时性生活救助金(含领取的低保金);
(十)经认定不计入家庭收入的其它收入。
第九条 在职职工工薪收入的认定,由职工所在单位出具职工收入情况证明;对兼职等其它劳动收入,由个人诚信申报;对经营性净收入,由个体经营、私营企业者诚信申报;在就业年龄内有劳动能力,从事非固定职业的,按本地最低工资标准的65%计算;从事相对固定职业者,按实际收入计算,其收入难以确定的,比照辖区内行业平均收入计算或按当年本市最低工资标准计算收入。
第十条 财产性收入按照下列规定认定:
(一)利息、股息和红利收入,保险受益和其它投资受益,由申请人家庭成员诚信申报;
(二)知识产权收入、出租房屋等资产的收入,按照合同的约定。
第十一条 转移性收入按照下列规定认定:
(一)离退休金,提供离退休金领取存折;
(二)失业人员失业保险金,提供《失业证》或《就业失业登记证》;
(三)遗属补助费,单位出具遗属补助费证明;
(四)赔偿收入,提供人民法院调解书、判决书等证明文件;
(五)经济补偿金(安置费),提供用人单位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证明文件以及发放证明材料等;
(六)赡养费和抚(扶)养费,有协议、裁决、判决的,按照有关协议、裁决或判决的数额计算;没有协议、裁决或判决的,赡养费按照被赡养人子女家庭月人均收入减去当地城市低保标准后的50%,再除以被赡养人数计算。抚(扶)养费按照给付方收入的25%计算,有多个被抚(扶)养人的,最高不超过给付方收入的50%。法定赡养、抚(扶)养义务人属低保对象的,不计算其应付赡养、抚(扶)养费。未经法律程序解除双方关系的家庭成员,其相互之间的赡养和抚(扶)养关系、应尽义务等,按有关规定执行。原系本地非农业户口、现在外地就读的大中专学生视为家庭抚养人口;
(七)提取住房公积金,提供公积金查询存折;
(八)接受馈赠收入,由申请人诚信申报;
(九)继承收入,继承房产不列入收入,除此外的其它继承收入由申请人诚信申报。
第十二条 出售财产收入按照下列规定认定:
(一)对出售财产收入的调查期限不受一年限制;
(二)一个家庭占多项出售财产收入项目的,应合并计算;其支出项目不能重复扣减,并由申请家庭进行支出举证,不能举证的视同没有支出;其收入剩余部分应进行分摊。
第十三条 对借贷收入和家庭成员拥有的资产(包括实物资产和货币资产),由申请人家庭成员诚信申报。
第十四条 区人民政府民政部门以及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应当通过书面审查、入户调查、信息查证、邻里访问和信函索证等方式,对申请低收入核定的家庭至少最近6个月的收入和财产状况进行调查核实。有关个人、单位、组织应当积极配合,并如实提供相关情况。
第十五条 低收入家庭的认定程序按照下列规定办理:
(一)由户主本人提出书面申请,报户籍所在地的社区,同时提供身份证及复印件、收入证明、婚姻状况证明、家庭成员关系证明等需要提供的其它材料;申请材料不齐全需要补正的,社区应当一次性告知需要补正的全部材料;
(二)社区对每位申请人的家庭收入和实际生活状况进行调查、核实并张榜公布,无异议的,填写《蚌埠市城市低收入家庭认定申请审批表》,签署意见、加盖公章,连同其它证明材料一并报街道(乡镇);
(三)街道(乡镇)收到社区报送的材料,认真审核无误后,签署意见、加盖公章,报送区人民政府民政部门;
(四)区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收到街道(乡镇)上报的材料后,认真审核,并将申请名单第二次张榜公布,无异议的,办结审批手续。
每次张榜公布时间应当不少于3日,无异议的,应当在10日内办结有关手续。
第十六条 社区、街道(乡镇)和区人民政府民政部门认为申报收入明显不实或根据有关举报材料,应当对申请家庭的收入情况进行调查核实,要在10日内完成调查核实工作。
申请家庭所有成员应当接受并配合社区、街道(乡镇)和区低收入家庭认定机构的调查核实。
第十七条 经调查核实,申请家庭提供的诚信材料不真实,或提供其它虚假证明材料的,取消其年度低收入家庭申请资格。
第十八条 符合市人民政府规定的低收入家庭收入标准的城市居民家庭,由区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出具家庭收入核定证明。
已经被确认为城市低保家庭的,可直接认定为低收入家庭,不再进行低收入家庭资格认定。
第十九条 低收入家庭认定工作实行属地管理,由申请人户籍地的社区、街道(乡镇)和区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审核认定。申请人户籍地与居住地不一致,且在现居住地连续居住1年以上的,由实际居住地的社区、街道(乡镇)和区低收入家庭认定机构审核认定。
低收入家庭申请认定每年进行一次,具体时间由市民政部门安排。
第二十条 城市低收入家庭遇家庭收入等情况发生变化时,应在1个月内主动报告社区居民委员会。
社区居民委员会根据家庭收入等情况变化,提出保留、取消城市低收入家庭资格的意见,报管理机关审批。对取消的,应收回城市低收入家庭认定证明,并及时反馈相关部门。
第二十一条 从事城市低收入家庭认定工作的人员,对符合城市低收入家庭认定条件的家庭,拒不审核、审批、签署意见,或无故拖延的;对不符合城市低收入家庭认定条件的家庭,签署同意意见的;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按规定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二十二条 城市低收入家庭的居民,采取虚报、隐瞒、伪造等手段,骗取城市低收入家庭待遇的;在享受城市低收入家庭待遇期间,家庭收入高于城市低收入家庭标准,不按规定告知管理机关,继续享受城市低收入家庭待遇的,按规定给予行政处罚,其中是党员或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移送纪检、监察部门追究其党纪、政纪责任。
第二十三条 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居民委员会以及其它社会组织,不如实提供申请低收入核定的家庭及家庭成员有关情况,或者出具虚假证明的,一经查实,给予通报批评或纪律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二十四条 监察机关要对低收入家庭的认定过程加强监督,发现问题应当及时依法处理。
社区、街道(乡镇)、 区人民政府民政部门设立公开举报箱和举报电话,接受群众监督。
第二十五条 市辖三县可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由市民政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自2009年9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