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上海市排污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

时间:2024-05-17 03:09:12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8678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上海市排污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

上海市财政局、上海市环境保护局


关于印发《上海市排污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的通知

文号 沪财建[2004]204号
上海市财政局 上海市环境保护局



各区、县财政局,各区、县环保局:
  根据国务院颁布的《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和财政部、国家环保总局联合公布的《排污费资金收缴使用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结合上海的实际情况,我们联合制定了《上海市排污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现下发给你们,请按照执行。

  上海市财政局
  上海市环境保护局
  二OO四年九月七日

附件:

上海市排污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

  
  第一条(目的和依据)
  为进一步加大本市环境保护力度,规范排污费资金的管理,加快落实国家《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国务院第369号令)和《排污费资金收缴使用管理办法》(财政部、国家环保总局第17号令),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专项资金来源)
  本市征收的排污费除按规定上缴中央国库外,应当全部纳入同级财政预算,作为同级环境保护专项资金(含取消各级环保贷款基金后所回笼的资金和排污费历年结余等)管理,全部用于本市环境污染防治。
  第三条(管理部门)
  环境保护专项资金按照有关规定实行分级管理,由市、区县财政和环保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共同管理和监督。
  市级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用于市级污染防治项目的拨款补助和贷款贴息。
  区、县级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用于区、县级污染防治项目的拨款补助和贷款贴息。
  第四条(使用范围)
  环境保护专项资金应当用于下列污染防治项目的拨款补助和贷款贴息:
  (一)重点污染源防治项目。包括重点行业、重点污染源治理及清洁生产项目,污染源环境监测和污染事故预警系统建设项目等;
  (二)区域性污染防治项目。主要用于跨区县的污染防治和环境监控、生态保护示范项目、成片开发建设环保技术审查以及环保模范区域创建活动等;
  (三)污染防治新技术和新工艺的推广应用项目。主要用于污染防治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开发以及资源综合利用率高、污染物产生量少的清洁生产技术、工艺的推广应用;
  (四)国务院及市政府规定的其他污染防治项目。
  环境保护专项资金不得用于环境卫生、绿化、新建企业的污染治理项目以及与污染防治无关的其他项目。
  第五条(申请条件)
  申请使用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的项目,必须符合环境保护专项资金使用范围和当年环境保护的工作重点,经可行性论证,具有明显的环境效益。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应包括:项目的目的、技术路线、投资概算、申请补助金额及使用方向、项目实施的保障措施、预期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
  申请贷款贴息的项目,应当提供立项批准文件、专项贷款合同等。
  第六条(项目审批)
  市、区县环保部门根据环境保护专项资金使用范围和当年环境保护的工作重点,提出本级环境保护专项资金项目计划草案,并组织有关专家进行技术论证和经济评估。
  市、区县财政部门会同环保部门根据项目计划草案及专家评估结果以及财力状况,确定资助的项目及金额,并编入下一年度的环保部门预算。
  第七条(资金下达)
  环境保护专项资金年度预算批准后,财政部门按照排污费收入入库进度、项目进度和用款计划以及有关规定办理资金拨付或贷款贴息手续。
  第八条(项目实施)
  项目承担或实施单位收到专项资金后,应当严格按照有关规定组织项目的实施,保证资金的专款专用。污染治理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应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招投标管理规定。
  第九条(项目验收)
  环保部门应当根据项目进度,检查项目执行情况和实施方案执行情况,以及项目实施后所产生的环境效益。
  项目完成后,项目承担单位应当向受理项目申请的环保部门提出验收申请,由环保部门会同同级财政部门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及时组织验收。
  第十条(使用监督)
  市和区县审计、财政和环保部门应当对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的使用和项目执行情况进行跟踪检查。
  项目因故撤消或终止,由环保部门通知财政部门停止项目拨款或贴息。项目实施或承担单位对项目进行清理,并将已拨未用的环境保护专项资金如数上缴拨款的财政部门。
  第十一条(年度报告)
  各区、县财政和环保部门应当于年度终了后的20日内,将上年度排污费征收情况和环境保护专项资金年度使用情况报送市财政局和市环保局。
  第十二条(违规处理)
  环境保护专项资金使用者必须严格按照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的使用范围确保专款专用,发挥资金效益。不按批准用途使用环境保护专项资金并逾期不改的,按照《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第十三条(法律责任)
  各级财政部门和环保部门工作人员,应当严格执行有关法律法规,依法管理环境保护专项资金。对于弄虚作假、截留、挤占、挪用环境保护专项资金,应当由其所在单位给予有关责任人经济和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第十四条(其他)
  各区、县财政和环保部门可以根据本地区的实际,制定实施细则,并报市财政局和市环保局备案。
  第十五条(解释权限)
  本办法由市财政局会同市环保局负责解释。
  第十六条(实施日期)
  本办法自2004年10月1日起施行。



外国民用航空器飞行管理规则(附英文)

中国民航


外国民用航空器飞行管理规则(附英文)

1979年2月23日,中国民航

第一条 外国民用航空器飞入或者飞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界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飞行或者停留时,必须遵守本规则。
第二条 外国民用航空器只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同该国政府签订的航空运输协定或者其他有关文件,或者通过外交途径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申请,在得到答复接受后,才准飞入或者飞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界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飞行。
第三条 外国民用航空器及其空勤组成员和乘客,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飞行或者停留时,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律和有关入境、出境、过境的法令规章。
第四条 外国民用航空器飞入或者飞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界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飞行,必须服从中国民用航空总局各有关的空中交通管制部门的管制,并且遵守有关飞行的各项规章。
第五条 外国民用航空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同该国政府签订的航空运输协定,可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按照协定中规定的航线进行定期航班飞行和加班飞行。
定期航班飞行,应当按照班期时刻表进行。班期时刻表必须由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签订协定的对方政府指定的航空运输企业,预先提交中国民用航空总局,并且征得同意。
加班飞行,由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签订协定的对方政府指定的航空运输企业,最迟要在预计飞行开始前五天或者按照协定所规定的时间,向中国民用航空总局提出,获得许可后,才能进行。
第六条 外国民用航空器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进行定期航班飞行和加班飞行以外的一切不定期飞行,必须预先提出申请,在得到答复接受后,才能进行。
不定期飞行的申请,最迟要在预计飞行开始前十天通过外交途径提出。如果双边航空运输协定中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第七条 不定期飞行的申请,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航空器登记的国籍,航空器的所有人和经营人;
(二)飞行的目的;
(三)航空器的型别、最大起飞重量和最大着陆重量;
(四)航空器的识别标志(包括国籍标志和登记标志);
(五)航空器的无线电通话和通报的呼号;
(六)航空器上无线电台使用的频率范围;
(七)空勤组成员的姓名、职务和国籍,航空器上乘客的人数和货物的重量;
(八)允许空勤组飞行的气象最低条件;
(九)预计由起点机场至目的地机场的飞行航线、飞行日期和时刻,以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飞行的航路;
(十)其他事项。
第八条 外国民用航空器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进行不定期飞行时,由中国民用航空总局指派飞行人员(包括领航员和无线电通信员)随机引导,如果许可中有特别规定的,依照规定。
第九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飞行的外国民用航空器,必须具有国籍标志和登记标志。没有国籍标志和登记标志的外国民用航空器,禁止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飞行。
第十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飞行的外国民用航空器,应当具有下列文件:
(一)航空器登记证;
(二)航空器适航证;
(三)空勤组每一成员的专业执照或者证件;
(四)航空器的航行记录簿;
(五)航空器上无线电台使用许可证;
(六)总申报单;
(七)航空器如载运乘客,应当携带注明乘客姓名及其登机地与目的地的清单;
(八)航空器如载运货物,应当携带货物仓单。
第十一条 外国民用航空器飞入或者飞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界,必须从规定的空中走廊或者进出口通过。禁止偏离空中走廊或者进出口。
第十二条 外国民用航空器飞入或者飞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界前二十至十五分钟,其空勤组必须向中国民用航空总局有关的空中交通管制部门报告:航空器的呼号,预计飞入或者飞出国界的时间和飞行的高度,并且取得飞入或者飞出国界的许可。没有得到许可,不得飞入或者飞出国界。
第十三条 外国民用航空器飞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界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规定的位置报告点,应当立即向中国民用航空总局有关的空中交通管制部门作位置报告。位置报告的内容:
(一)航空器呼号;
(二)位置;
(三)时间;
(四)飞行高度或者飞行高度层;
(五)预计飞越下一位置的时间或者预计到达降落机场的时间;
(六)空中交通管制部门要求的或者空勤组认为需要报告的其他事项。
第十四条 外国民用航空器飞入或者飞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界后,如果因为天气变坏、航空器发生故障或者其他特殊原因不能继续飞行,允许其从原航路及空中走廊或者进出口返航。此时,空勤组应当向中国民用航空总局有关的空中交通管制部门报告:航空器呼号,被迫返航的原因,开始返航的时间,飞行的高度,以及返航后预定降落的机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如果没有接到中国民用航空总局有关的空中交通管制部门的指示,通常应当在原高度层的下一反航向的高度层上返航;如果该高度层低于飞行的安全高度,则应当在原高度层的上一反航向的高度层上返航。
第十五条 外国民用航空器在没有同中国民用航空总局有关的空中交通管制部门沟通无线电联络以前,禁止飞入或者飞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界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飞行。
第十六条 外国民用航空器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飞行,如果与中国民用航空总局有关的空中交通管制部门的航空电台通信联络中断时,其空勤组应当设法与其他航空电台或者空中其他航空器沟通联络,传递飞行情报。如果仍然无法恢复联络,则该航空器应当按照下列规定飞行:
在目视气象条件下,应当继续保持在目视气象条件下飞行,飞往就近的机场(指起飞机场、预定的降落机场和中国民用航空总局事先指定的备降机场)降落。降落时,应当按照本规则附件一《辅助指挥、联络的符号和信号》的规定进行。
在仪表气象条件下或者在天气条件不允许在目视气象条件下飞往就近的机场降落时,应当严格按照现行飞行计划飞往预定的降落机场的导航台上空;根据现行飞行计划中预计到达时间开始下降,并且按照该导航设备的正常仪表进近程序,在预计到达时间之后三十分钟以内着陆。
失去通信联络的航空器,如果无线电发信机工作正常,应当盲目发送机长对于继续飞行的意图和飞行情况,随后,在预定时刻或者位置报告点盲目发送报告;如果无线电收信机工作正常,应当不间断地守听地面航空电台有关飞行的指示。
第十七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航空器飞行的目视气象条件:能见度不少于八公里,航空器距离云的垂直距离不少于三百米,航空器距离云的水平距离不少于一千五百米。
第十八条 飞行的安全高度是保证航空器不致与地面障碍物相撞的最低的飞行高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航线飞行的安全高度,在高原、山岳地带应当高出航线两侧各二十五公里以内最高标高六百米;在高原、山岳以外的其他地带应当高出航线两侧各二十五公里以内最高标高四百米。
第十九条 外国民用航空器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飞行,必须在规定的飞行高度或者高度层上进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飞行的高度层,按照下列办法划分:真航线角在0度至179度范围内,高度由600米至6000米,每隔600米为一个高度层;高度在6000米以上,每隔2000米为一个高度层。真航线角在180度至359度范围内,高度由900米至5700米,每隔600米为一个高度层;高度在7000米以上,每隔2000米为一个高度层。
飞行高度层应当根据特定气压七百六十毫米水银柱为基准的等压面计算。真航线角应当从航线起点和转弯点量取。
第二十条 外国民用航空器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每次飞行的高度或者高度层,由中国民用航空总局有关的空中交通管制部门指定。
外国民用航空器在飞行中,无论气象条件如何,如果需要改变飞行高度或者高度层,必须经过中国民用航空总局有关的空中交通管制部门的许可。
第二十一条 外国民用航空器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必须沿规定的航路飞行。禁止偏离航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航路的宽度最大为二十公里,最小为八公里。
第二十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飞行的外国民用航空器,其空勤组如果不能判定航空器的位置时,应当立即报告中国民用航空总局有关的空中交通管制部门。
外国民用航空器在飞行中如果偏离规定的航路,中国民用航空总局有关的空中交通管制部门,在可能范围内帮助其回到原航路,但对该航空器由于偏离航路飞行所产生的一切后果,不负任何责任。
第二十三条 目视飞行时航空器相遇,应当按照下列规定避让:
(一)两航空器在同一个高度上对头相遇,应当各自向右避让,相互间保持五百米以上的间隔;
(二)两航空器在同一个高度上交叉相遇,飞行员从坐舱左侧看到另一架航空器时应当下降高度,从坐舱右侧看到另一架航空器时应当上升高度;
(三)在同一个高度上超越前面航空器,应当从前面航空器右侧保持五百米以上的间隔进行;
(四)单独航空器应当主动避让编队或者拖曳物体的航空器,有动力装置的航空器应当主动避让无动力装置的航空器。
第二十四条 外国民用航空器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飞行时,应当按照中国民用航空总局规定的无线电通信的方式和无线电频率,同中国民用航空总局有关的空中交通管制部门保持不间断地守听,以便及时地进行通信联络。
进行地空无线电联络,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通报时使用国际Q简语;通话时使用汉语,或者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同意的其他语言。
(二)地理名称使用汉语现用名称或者用地名代码、地名代号、无线电导航设备识别讯号和经纬度表示。
(三)计量单位:距离以米或者公里计;飞行高度、标高、离地高度以米计;水平速度、空中风速以公里/小时计;垂直速度、地面风速以米/秒计;风向以度计(真向);能见度以公里或者米计;高度表拨正以毫米水银柱或者毫巴计;温度以度计(摄氏);重量以吨或者公斤计;时间以小时和分钟计(格林威治平时二十四小时制,自子夜开始)。
第二十五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飞行的外国民用航空器,应当在中国民用航空总局指定的机场降落。降落前应当取得降落机场的空中交通管制部门的许可;降落后,没有经过许可,不得起飞。
不定期飞行的外国民用航空器降落后,其机长还应当到机场空中交通管制部门报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飞行情况,并且提交有关下一次飞行的申请。
第二十六条 外国民用航空器的空勤组必须在起飞前做好飞行准备工作,机长或其代理人至少要在预计起飞前一小时向中国民用航空总局有关的空中交通管制部门提交飞行计划。
如果航空器延误超过规定起飞时间三十分钟以上时,应当修订该飞行计划,或者另行提交新的飞行计划,并且撤销原来的飞行计划。
第二十七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机场的起落航线飞行通常为左航线。起落航线的飞行高度,通常为三百米至五百米。进行起落航线飞行时,禁止超越同型或者速度相接近的航空器。航空器之间的纵向间隔,一般应当保持在二千米以上,并且还要考虑航空器尾流的影响。经过机场空中交通管制员许可,大速度航空器可以在第三转弯前从外侧超越小速度航空器,其横向间隔不得小于五百米。除被迫必须立即降落的航空器外,任何航空器不得从内侧超越前面的航空器。
加入起落航线飞行必须经过机场空中交通管制员许可,并且应当顺沿航线加入,不得横向截入。
第二十八条 外国民用航空器在航空站区域内目视气象条件下飞行时,其空勤组应当进行严密的空中观察,防止与其他航空器碰撞;如果发生碰撞,航空器的机长应负直接责任。
第二十九条 外国民用航空器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机场起飞或者降落,高度表拨正程序按照下列规定进行:
(一)规定过渡高度和过渡高度层的机场
航空器起飞前,应当将机场场面气压的数值对正航空器上气压高度表的固定指标;航空器起飞后,上升到过渡高度时,应当将航空器上气压高度表的气压刻度七百六十毫米对正固定指标。航空器降落前,下降到过渡高度层时,应当将机场场面气压的数值对正航空器上气压高度表的固定指标。
(二)没有规定过渡高度和过渡高度层的机场
航空器起飞前,应当将机场场面气压的数值对正航空器上气压高度表的固定指标;航空器起飞后,上升到六百米高度时,应当将航空器上气压高度表的气压刻度七百六十毫米对正固定指标。航空器降落前,进入航空站区域边界或者根据机场空中交通管制员的指示,将机场场面气压的数值对正航空器上气压高度表的固定指标。
(三)高原机场
航空器起飞前,当航空器上气压高度表的气压刻度不能调整到机场场面气压的数值时,应当将气压高度表的气压刻度七百六十毫米对正固定指标(此时所指示的高度为假定零点高度)。航空器降落前,如果航空器上气压高度表的气压刻度不能调整到机场场面气压的数值时,应当按照降落机场空中交通管制员通知的假定零点高度(航空器着陆时所指示的高度)进行着陆。
第三十条 外国民用航空器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起飞或者降落时,应当遵守中国民用航空总局规定的机场气象最低条件。当机场的天气实况低于机场气象最低条件时,航空器不得起飞或者着陆。在紧急情况下,如果航空器的机长决定低于机场气象最低条件着陆,须对其决定和由此产生的后果负完全的责任。
当机场天气实况十分恶劣,机场空中交通管制部门将关闭机场,禁止航空器起飞或者着陆。
第三十一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航路上或者起飞、降落机场附近有威胁航空器飞行的危险天气时,中国民用航空总局有关的空中交通管制部门可以向外国民用航空器的机长提出推迟起飞、返航或者飞往备降机场的建议;航空器的机长对此类建议有最后的决定权并对其决定负责。
第三十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飞行的外国民用航空器,如果发现可能危及飞行安全的严重故障时,中国民用航空总局的有关部门有权制止该航空器继续飞行,并且通知其登记国;该航空器可否继续飞行,由航空器登记国确定。
第三十三条 外国民用航空器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飞行时,无论在任何情况下,均不准飞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划定的空中禁区。中国民用航空总局对飞入空中禁区的外国民用航空器的机长,将给予严肃处理,并且对该航空器飞入空中禁区所产生的一切后果,不负任何责任。
第三十四条 在特殊情况下,中国民用航空总局公布临时关闭有关的航路或者机场时,与该航路或者机场飞行有关的外国民用航空器,必须根据中国民用航空总局的航行通告或者有关的空中交通管制部门的通知,修订飞行计划。
第三十五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飞行的外国民用航空器,除遇险情况下的跳伞外,只有得到中国民用航空总局有关的空中交通管制部门的许可,并且在指定的条件下,才可以向地面投掷物品、喷洒液体和使用降落伞。
第三十六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飞行的外国民用航空器,如果发生严重危及航空器和机上人员安全,并且需要立即援助的情况时,其空勤组应当立即向中国民用航空总局有关的空中交通管制部门发出遇险信号,以便及时进行搜寻和援救。遇险信号以无线电话发出时用“MAYDAY”,以无线电报发出时用“SOS”。遇险航空器在发出遇险信号后,应当尽可能将航空器呼号,遇险性质,现在的位置、高度、航向和机长的意图在遇险通信中发出。遇险通信应当在当时使用的地空无线电通信频率上发出;必要时,按照中国民用航空总局有关的空中交通管制部门的通知,将通信频率转到紧急频率上继续进行联络。这种紧急频率在航行资料汇编中提供。
第三十七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飞行的外国民用航空器,如果发生可能危及航空器或者机上人员安全,但不需要立即援助的情况时,其空勤组应当立即向中国民用航空总局有关的空中交通管制部门发出紧急信号。紧急信号以无线电话发出时用“PAN”,以无线电报发出时用“XXX”。遇有紧急情况的航空器,在发出紧急信号后,还应当将航空器呼号,紧急情况的性质,现在的位置、高度、航向和机长的意图在紧急通信中发出。紧急通信应当在当时使用的地空无线电通信频率上发出;必要时,按照中国民用航空总局有关的空中交通管制部门的通知,将通信频率转到紧急频率上继续进行联络。这种紧急频率在航行资料汇编中提供。
第三十八条 飞入或者飞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界的外国民用航空器,必须在指定的设有海关、检疫和边防检查站的机场降落或者起飞。
第三十九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外国民用航空器(包括其必须具备的文件以及空勤组成员、乘客和所载物品),应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机关的检查。
第四十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飞行的外国民用航空器,禁止载运爆炸物、易燃物、武器、弹药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规定的其他违禁品。
第四十一条 外国民用航空器在飞行中,如果空勤组成员或者乘客患急病,空勤组应当报告有关的空中交通管制部门,以便在降落后取得协助为病员进行必要的医疗。
第四十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飞行的外国民用航空器,如果违犯本规则,中国人民解放军防空值班飞机可以强迫其在指定的机场降落。违反中国民用航空总局有关的空中交通管制部门的指示,以违反本规则论。
防空值班飞机拦截违反本规则的外国民用航空器和被拦截的外国民用航空器使用的信号,按照附件二的规定执行。
被强迫降落的外国民用航空器,只有得到中国民用航空总局的许可,才能继续飞行。
第四十三条 飞入或者飞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界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飞行或者停留的外国民用航空器,其空勤组成员和乘客,如果违反本规则,由中国民用航空总局或者其他主管机关根据具体情况给予罚款及其他处分;情节重大的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处理。
第四十四条 本规则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后,由中国民用航空总局发布施行。

附件
附件一辅助指挥、联络的符号和信号
---------------------------------------------------------
|顺序| 含 义 | 昼 间 | 夜 间 |
|----|--------------|----------------|------------------|
| | | 航空器通过跑道| 航空器通过跑道 |
| 1 | 请 求 着 陆 | |上空并且闪烁航行 |
| | |上空并且摇摆机翼|灯或者打开着陆灯 |
|----|--------------|----------------|------------------|
| | | 着陆地带铺设 | 打开“T”字灯或|
| 2 | 允 许 着 陆 |“T”字布或者发| |
| | |射绿色信号弹 |者发射绿色信号弹 |
|----|--------------|----------------|------------------|
| | | 将“T”字布摆| 将“T”字灯改 |
| 3 | 禁 止 着 陆 |成“十”字形或者|成“十”字形或者发|
| | |发射红色信号弹 |射红色信号弹 |
|----|--------------|----------------|------------------|
| | 请求立即强迫 | 航空器通过跑道| 航空器通过跑道 |
| 4 | |上空并且发出一颗|上空并且发出一颗 |
| | 着 陆 |或者数颗信号弹 |或者数颗信号弹 |
|----|--------------|----------------|------------------|
| | 命 令 在 | 在“T”字布位| 在“T”字灯位置|
| 5 | |置摆一箭头式布,|摆一箭头式灯光, |
| | 备降机场降落 |箭头指向备降机场|箭头指向备降机场 |
|----|--------------|----------------|------------------|
| | 命 令 在 | 将“T”字布摆| 关闭“T”字灯,|
| 6 | | |用探照灯照射迫降 |
| | 迫降地带着陆 |在迫降地带 |地带 |
|----|--------------|----------------|------------------|
| | 在机场上空做 | 在“T”字布前| 在“T”字灯前五|
| 7 | |五米处用布摆一个|米处用灯光摆一个 |
| |右起落航线飞行|三角形 |三角形 |
|----|--------------|----------------|------------------|
| | | 将“T”字布分| 将“T”字灯分 |
| 8 | 起落架未放下 |开五米或者发射红|开五米或者发射红 |
| | |色信号弹 |色信号弹 |
|----|--------------|----------------|------------------|
附件二防空值班飞机拦截违反《外国民用航空器飞行管理规则》的外国民用航空器和被拦截的外国民用航空器使用的信号
--------------------------------------------------------------------
|类|组| | | 被拦截的外国 | |
|别|别| 拦截飞机的信号 |含 义| 民用航空器的信号 |含 义|
|--|--|--------------------|------|------------------|------|
|拦| | | | |
|截| | | | |
|飞| 昼间:在被拦截 |你被 | 昼间:摇摆机 |明白,|
|机| 外国民用航空器的 |拦截,|翼,并且进行跟随 |照办 |
|先| 左前方摇摆机翼, |跟我 | | |
|用|第 得到回答后,向左 |来 | | |
|的| 作小坡度平飞转 | | | |
|信| 弯,进入应飞航向 | | | |
|号| 夜间:同上,并 | | 夜间:同上,并 | |
|和|一 且不规则地闪烁航 | |且不规则地闪烁航 | |
|被| 行灯和着陆灯 | |行灯和着陆灯 | |
|拦| 注:如果由于气 | | | |
|截| 象或者地形条件限 | | | |
|的|组 制,可以在违反规 | | | |
|外| 则的外国民用航空 | | | |
|国| 器右前方作此动 | | | |
|民| 作,接着向右转弯 | | | |
|用| | | | |
|航|------------------------|------|------------------|------|
|空|第 昼间或者夜间: |你可 | 昼间或者夜间: |明白,|
|器| 在被拦截外国民用 |以继 |摇摆机翼 |照办 |
|回|二 航空器的左前方, |续飞 | | |
|答| 向左作大于90度的|行 | | |
|的|组 上升转弯,迅速脱 | | | |
|信| 离 | | | |
|号| | | | |
|--|------------------------|------|------------------|------|
--------------------------------------------------------------------
|被| | | | |
|拦| | | | |
|截| 昼间:在机场上 |你在 | 昼间:放下起落 |明白,|
|的|第 空盘旋,放下起落 |此机 |架,进行跟随,并且|照办 |
|外| 架,并且顺沿着陆 |场降 |通过跑道,如果认 | |
|国|三 航向通过跑道上空 |落 |为能够安全着陆, | |
|民| 夜间:同上,并 | |即进行着陆 | |
|用|组 且持续地打开着陆 | | 夜间:同上,并且| |
|航| 灯 | |持续地打开着陆灯 | |
|空| | | | |
|器|------------------------|------|------------------|------|
|先| 昼间或者夜间: |明白,| 昼间:在高出场 |你所 |
|用| 如果需要被拦截的 |跟我 |面300米以上,但|指定 |
|的|第 外国民用航空器跟 |来 |不高于600米,通|的机 |
|信| 随飞往备降机场, | |过跑道,收起起落 |场不 |
|号| 应当收起起落架, | |架,继续在机场上 |适当 |
|和| 并且使用第一组信 | |空盘旋 | |
|拦| 号 |明白,| 夜间:在高出场 | |
|截|四 如果决定放行被 |你可 |面300米以上,但| |
|飞| 拦截的外国民用航 |以继 |不高于600米,通| |
|机| 空器,应当使用第 |续飞 |过跑道,闪烁着陆 | |
|回| 二组信号 |行 |灯,继续在机场上 | |
|答| | |空盘旋 | |
|的|组 | | 如果不能闪烁着 | |
|信| | |陆灯,可以闪烁其 | |
|号| | |他任何灯光 | |
|--|------------------------|------|------------------|------|

RULES GOVERNING OPERATION OF FOREIGN CIVIL AIRCRAFT

Important Notice: (注意事项)
英文本源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务院法制局编译, 中国法制出版社出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法规汇编》(1991年7月版).
当发生歧意时, 应以法律法规颁布单位发布的中文原文为准.
This English document is coming from the "LAWS AND REGULATION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GOVERNING FOREIGN-RELATED MATTERS" (1991.7)
which is compiled by the Brueau of Legislative Affairs of the State
Council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nd is published by the China
Legal System Publishing House.
In case of discrepancy, the original version in Chinese shall prevail.

Whole Document (法规全文)
RULES GOVERNING OPERATION OF FOREIGN CIVIL AIRCRAFT
(Approved by the State Council and promulgated by the General
Administration of Civil Aviation of China on February 23, 1979)
Article 1
A foreign civil aircraft, when entering or leaving the territory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operating or stopping-over therein, shall
comply with these rules.
Article 2
A foreign civil aircraft is permitted to enter or leave the territory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or make flights therein only in accordance
with the air transport agreement or other relevant documents concluded
between the Government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nd the
Government concerned, or by application through diplomatic channels to the
Government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nd after its acceptance has
been confirmed.
Article 3
A foreign civil aircraft and its crew and passengers, when making flights
or stopping-over in the territory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shall
comply with the law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nd its decrees and
regulations relating to entry into, exit from and transit through its
territory.
Article 4
A foreign civil aircraft, when entering or leaving the territory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or making flights therein, shall follow the
instructions of the air traffic control (ATC) service of the General
Administration of Civil Aviation of China and observe all regulations
applicable to the flights.
Article 5
A foreign civil aircraft is permitted to operate scheduled services and
additional flights thereto in the territory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in accordance with the air transport agreement concluded between the
Government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nd the Government concerned
on routes specified in the agreement. A scheduled flight shall be
conducted in accordance with a timetable, which shall first be submitted
to the General Administration of Civil Aviation of China for approval by
the airline designated by the Government of the other party of the
agreement. The application for any additional flight shall be filed with
the General Administration of Civil Aviation of China by the airline
designated by the Government of the other party to the Agreement at least
five days before the anticipated flight or within the time limit specified
in the Agreement. The flight can be operated only after a permission
thereof has been obtained.
Article 6
All non-scheduled flights other than scheduled flights and additional
flights operated by a foreign civil aircraft can be operated in the
territory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only after a prior application
has been submitted and acceptance thereof has been confirmed.
The application for any non-scheduled flight shall be filed through
diplomatic channels at least ten days before the flight unless otherwise
specified in the bilateral air agreement.
Article 7
The application for any non-scheduled flight shall include the following
particulars:
(1) nationality of registration, owner and operator of the aircraft;
(2) purpose of flight;
(3) type, maximum all-up weight and maximum landing weight of the
aircraft;
(4) identification marks (including nationality and registration marks) of
the aircraft;
(5) call signs of the radiotelegraphy and radiotelegraphy of the aircraft;
(6) frequency range to be used by the radio station on the aircraft;
(7) name, position and nationality of each crew member; number of
passengers and weight of cargo on board;
(8) approved weather minima of the pilot-in-command;
(9) itinerary, date and hours to be flown from the aerodrome of initial
departure to the aerodrome of destination, and the air route to be flown
within the territory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10) other information.
Article 8
A foreign civil aircraft operating non-scheduled flights within the
territory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shall be escorted by crew
members (including a navigator and a radio operator) assigned by the
General Administration of Civil Aviation of China to guide the flight
aboard the aircraft unless otherwise stipulated in the clearance.
Article 9
A foreign civil aircraft operating in the territory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shall bear its nationality and registration marks. A
foreign civil aircraft without nationality and registration marks shall
not be permitted to make any flight within the territory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rticle 10
A foreign civil aircraft operating in the territory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shall carry the following documents:
(1) its certificate of registration;
(2) its certificate of airworthiness;
(3) the professional licences or certificates for each member of the crew;
(4) its journey log book;
(5) the aircraft radio station licence;
(6) a general declaration;
(7) if it carries passengers, a list of their names and places of
embarkation and destination;
(8) if it carries cargo, a manifest of the cargo.
Article 11
A foreign civil aircraft shall fly within a specified air corridor or over
a specified entry/exit point when across the national boundary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Deviation from the air corridor or the
entry/exit point is prohibited.
Article 12
Within a time limit of 15-20 minutes before flying across the boundary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either in entry or exit, the flight crew of
a foreign civil aircraft shall report the following to the relevant ATC
service of the General Administration of Civil Aviation of China:
- aircraft call sign;
- estimated time of crossing the national boundary;
- flight altitude; and
to obtain a clearance for flying across the national boundary in entry or
exit. Without such clearance the aircraft is not permitted to make entry
into or exit from the national boundary.
Article 13
A foreign civil aircraft, while flying across the border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or flying over a specified reporting point in the
territory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shall report immediately its
position to the relevant ATC service of the General Administration of
Civil Aviation of China. Position report shall contain:
(1) aircraft call sign;
(2) position;
(3) time;
(4) flight altitude or flight level;
(5) estimated time of flying over the next position or estimated time of
arrival at the aerodrome of landing;
(6) other particulars requested by the ATC service or deemed necessary to
report by the air crew.
Article 14
When a foreign civil aircraft having flown across the national boundary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either in exit or in entry is unable to
continue its flight due to weather deterioration, malfunction of the
aircraft or any other special reasons, it is permitted to return by the
original route or air corridor. The flight crew shall, in the meantime,
report the following to the relevant ATC service of the General
Administration of Civil Aviation of China:
- aircraft call sign;
- reason for forced return;
- time beginning to return;
- flight altitude, and
- aerodrome for intended landing.
If no instructions have been received within the territory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from the relevant ATC service of the General
Administration of Civil Aviation of China, the return flight shall
generally take a course of opposite direction at a flight level
immediately below the one originally flown. In case this flight level is
below the minimum safe altitude, the return flight level shall then be
immediately above the one originally flown.
Article 15
No foreign civil aircraft is allowed to fly across the boundary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or to operate therein without having
established radio contact with the relevant ATC service of the General
Administration of Civil Aviation of China.
Article 16
When a foreign civil aircraft making flight within the territory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interrupts its contact with the aeronautical
radio station of the relevant ATC service of the General Administration of
Civil Aviation of China, its crew shall manage to establish contact with
other aeronautical radio stations or other aircraft in flight to relay
aeronautical information. When such effort is of no avail, the flight
shall be conduct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following procedures: In visual
meteorological conditions, the aircraft shall continue to maintain its
flight in VMC and land at a nearby aerodrome (i.e. the aerodrome of
departure, the intended aerodrome of landing or alternate aerodrome
previously designated by the General Administration of Civil Aviation of
China). The landing should be made in accordance with procedures laid down
in Attachment I, "Symbols and Signals used as Means of Auxiliary
Communications", to these Rules.
In instrument meteorological conditions or when a landing at a nearby
aerodrome cannot be made in VMC, the aircraft shall proceed strictly
according to the current flight plan and fly over the NDB of a designated
aerodrome of landing, commencing descent at the estimated time of arrival
specified in the flight plan. The landing should be made within thirty
minutes after ETA in accordance with the normal instrument approach
procedure of the NDB.
In case of radio failure, if the aircraft transmitter is functioning, the
aircraft shall make blind transmission giving the pilot's intention of
continued flight and other flight information. Blind transmission shall
also be made at predetermined time intervals or over the predetermined
reporting points. If, however, the aircraft receiver is functioning, the
aircraft shall keep a continuous listening watch for the instructions from
the aeronautical ground radio station.
Article 17
The visual meteorological conditions for an aircraft operating within the
territory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re as follows:
- visibility: not less than 8km;
- vertical distance of aircraft from the cloud base: not less than 300m;
- horizontal distance of aircraft from cloud: not less than 1,500m.
Article 18
The term "safe altitude" refers to the minimum flight altitude which
ensures an aircraft to avoid collision with surface obstacles.
Over mountainous region and plateau area the safe altitude along an air
route within the territory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is 600m above
the highest elevation within 25km on each side of the centre line of the
air route; over areas other than mountainous region and plateau area, the
safe altitude is 400m above the highest elevation within 25km on each side
of the centre line of the air route.
Article 19
A foreign civil aircraft making flight within the territory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shall fly at a specified level or altitude.
The flight levels within the territory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re as follows: 0 through 179 degrees (T): from 600m to 6,000m, flight
levels are at intervals of 600m; above 6,000m, they are at intervals of
2,000m.
180 through 359 degrees (T): from 900m to 5,700m, flight levels are at
intervals of 600m; above 7,000m, flight levels are at intervals of 2,000m.
Flight levels are calculated on a specific pressure datum of 760mm height
of mercury and courses are measured from true north at the initial and
turning point of an air route.
Article 20
The flight altitude or flight level for each flight conducted by a foreign
civil aircraft within the territory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is
assigned by the relevant ATC service of the General Administration of
Civil Aviation of China. When a foreign civil aircraft finds it necessary
to change its altitude or flight level during flight, no matter what
weather conditions prevails, a clearance must be obtained beforehand from
the relevant ATC service of the General Administration of Civil Aviation
of China.
Article 21
A foreign civil aircraft making flight within the territory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shall follow a specified air route, deviation
from which is prohibited. The maximum width of an air route within the
territory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is 20km and the minimum width
is 8km.
Article 22
If the pilot-in-command of a foreign civil aircraft flying within the
territory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is unable to determine his
position, he shall report to the relevant ATC service of the General
Administration of Civil Aviation of China immediately. When a foreign
civil aircraft in flight deviates from a specified air route, the relevant
ATC service of the General Administration of Civil Aviation of China shall
do its possible to assist the aircraft in recovering its original route.
However, the ATC service of the General Administration of Civil Aviation
of China shall not be held responsible for whatever consequences resulted
therefrom.
Article 23
The following rules shall apply when aircraft approaching each other in
visual flight:
(1) when two aircraft are approaching head-on at the same level, each
shall alter its course to the right, maintaining a separation between them
of 500 metres or more;
(2) when two aircraft are converging at the same altitude, the pilot who
sees from the cockpit the other aircraft on his left shall descend, while
the pilot who sees the other aircraft on his right shall ascend;
(3) overtaking of aircraft at the same level shall be made at a lateral
distance of 500 metres or more to the right side of the aircraft being
overtaken;
(4) individual aircraft shall take the initiative to give way to aircraft
in formation or aircraft engaged in towing objects; power-driven aircraft
shall take the initiative to give way to non-power-driven aircraft.
Article 24
A foreign civil aircraft, when flying within the territory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shall maintain continuous guard for timely radio
contact with the relevant ATC service of the General Administration of
Civil Aviation of China in conformity with mode of transmission and
frequencies prescribed by the General Administration of Civil Aviation of
China.
For air/ground radio communications, the following rules shall be
observed;
(1) In radiotelegraphy the international Q code is to be used;
in radiotelephony, the Chinese language or any other language agreed upon
by the Government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is to be used.
(2) For geographic localities, Chinese names in romanization, location
indicators, location designators, identifications of radio navigation aids
or geographical coordinates shall be used.
(3) Units of measurement: Distance in metres or kilometres; flight
altitude, elevation and height in metres; horizontal speed and wind speed
in air in kilometres per hour; vertical speed and surface wind speed in
metres per second; altimeter setting in millimetres of mercury or
millibars; temperature in degrees (C); weight in tons or kilograms; time
in hours and minutes (GMT on 24-hour basis beginning from zero hours).
Article 25
A foreign civil aircraft flying within the territory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shall land at an aerodrome designated by the General
Administration of Civil Aviation of China. Prior to landing, a clearance
shall be obtained from the ATC service at the designated aerodrome; after
landing, no take-off is allowed without a clearance. The pilot-in-command
of an aircraft on non-scheduled flight shall, after landing, report to the
ATC service at the aerodrome about the flight conditions within the
territory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nd shall file an application
for the ensuing flight.
Article 26
The air crew of a foreign civil aircraft shall have completed their
preflight preparation before departure. The pilot-in-command or his
representative shall submit a flight plan to the relevant ATC service of
the General Administration of Civil Aviation of China at least one hour
before the estimated time of departure.
When the departure of an aircraft is delayed more than 30 minutes, the
original flight plan shall be revised, or a new one be submitted.
Article 27

不分页显示   总共2页  1 [2]

  下一页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矿产资源管理条例(修正)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大常委会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矿产资源管理条例(修正)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大常委会


(1995年1月13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 根据1997年10月11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关于修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矿产资源管理条例〉的决定》修正 1997年11
月8日起施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速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加强矿产资源保护和管理,促进自治区矿业经济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矿产资源法实施细则》和《民族区域自治法》的有关规定,结合自治区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凡在自治区境内进行矿产资源勘查、开采等矿业经济活动,应当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 矿产资源属于国家所有,地表或者地下矿产资源的国家所有权,不因其所依附土地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不同而改变。
第四条 矿产资源的勘查、开发实行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勘查、合理开采和综合利用的方针。
自治区对本行政区域内的矿产资源,可以优先开发利用。
第五条 勘查、开采矿产资源,应当加强水土保持、土地复垦和环境保护工作,加强地质环境保护、监测和地质灾害的整治工作。
第六条 勘查、开采矿产资源,应当依照国家和自治区有关规定申请登记,依法取得探矿权或者采矿权。探矿权人和采矿权人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从事矿产资源勘查、开采活动,必须具备相应的资质条件。
探矿权、采矿权实行有偿取得制度并可以依法转让。禁止在他人已取得探矿权、采矿权的勘查作业区或者矿区范围内设置新的探矿权、采矿权;禁止将探矿权、采矿权倒卖牟利。
第七条 各级人民政府保障国有矿业经济的巩固和发展,对集体矿山企业和个体采矿实行积极扶持、合理规划、正确引导、加强管理的方针,鼓励国内外投资者依法进行矿产资源勘查和开办矿山企业,保护探矿权人和采矿权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维护依法划定的勘查作业区和矿山企
业矿区范围内正常的工作、生产秩序。
第八条 自治区实行资源有偿开采制度。开采矿产资源应当按国家和自治区有关规定交纳资源税和资源补偿费。
自治区实行地质成果有偿转让制度。有偿转让的地质成果,应当经国有资产评估部门进行资产评估。
第九条 自治区地质矿产主管部门是自治区人民政府的职能部门。其主要职责是:
(一)负责自治区矿产资源管理,维护矿产资源的国家所有权;
(二)对矿产资源开发进行监督管理;
(三)负责地质环境的保护管理;
(四)负责地质勘查的行业管理;
(五)依法对自治区矿产资源进行规划,并对矿产资源分配实施统一管理;
(六)协同水行政主管部门管理本行政区域地下水资源。
第十条 州(地)、市、县地质矿产主管部门是同级人民政府的职能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矿产资源勘查监督管理、采矿登记管理、开采与保护监督管理和地质环境保护管理等工作。
第十一条 各级人民政府有关主管部门协助同级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对矿产资源勘查、开采进行监督管理。
第十二条 自治区对保护、节约、合理利用矿产资源等方面作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章 矿产资源勘查
第十三条 矿产资源的勘查,依照国务院有关规定实行区块登记管理。
第十四条 探矿权的申请,由矿产资源勘查出资人提出;国家出资勘查的,由受委托承担勘查工作的单位提出;合资、合作勘查的,由合同约定的合资、合作人提出。
申请探矿权应当具有与勘查项目相适应的资质,或者有与具有相应资质的勘查单位签订的勘查合同,并须符合国家和自治区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十五条 申请进行下列地质矿产勘查的,由自治区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办理勘查登记、颁发勘查许可征。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
(一)1:25万和大于1:25万比例尺的区域地质调查。
(二)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能源矿产勘查;
(三)地下水、地热、矿泉水资源的勘查;
(四)矿产的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
(五)航空物探、航空遥感地质调查;
(六)国家、自治区规定的其他勘查。
第十六条 探矿权人应当在领取勘查许可证后的六个月内实施勘查作业。逾期未实施勘查作业的,按自动放弃探矿权处理,由自治区地质矿产主管部门注销其勘查许可证。
勘查许可证有效期满,需要延长勘查工作时间的,应当在勘查许可证有效期满前三个月内办理延续登记手续。
探矿权人必须接受勘查作业区所在地的地质矿产主管部门的监督管理。
第十七条 探矿权人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当向自治区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办理变更勘查登记手续:
(一)变更勘查工作范围的;
(二)变更勘查工作对象的;
(三)变更勘查工作阶段的;
(四)转让探矿权或者变更探矿权人名称的。
第十八条 勘查施工作业不得阻碍灌溉、防洪等活动,不得损害灌溉、防洪设施和其他生产设施。勘查作业结束后,应当采取措施,防止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
探矿权人在勘查过程中给他人造成生产资料和其他财产损害的,依法予以补偿。
第十九条 探矿权人和采矿权人应当按照国家和自治区有关规定,填报矿产储量表,进行储量登记。
探矿权人探明的矿产储量、采矿权申请人拟占用的矿产储量、建设工程拟压覆或者建设工程压覆的在目前经济技术条件下无法采出的矿产储量,按前款规定进行矿产储量登记。
第二十条 供矿山建设设计使用的矿产资源勘探报告,须依法经国务院或者自治区矿产储量审批机构审查批准;未经审查批准的,不得作为矿山建设设计的依据。
自治区矿产储量审批机构可以在其法定权限内,委托州(地)、市地质矿产主管部门组织审批前款规定的勘探报告。
第二十一条 探矿权人应当按国家和自治区有关规定,向自治区地质资料管理机构汇交地质勘查报告和其他地质资料。

自治区地质资料管理机构应当保护勘查成果汇交单位的合法权益,对勘查单位汇交的地质勘查报告和其他地质资料,按照国家和自治区的有关规定提供借阅或利用,不得进行封锁或者将其转让、盈利。
第二十二条 探矿权人之间因勘查权属发生争议的,由当事人协商解决;当事人不愿协商或者协商不成的,由自治区地质矿产主管部门裁决。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三章 采矿权审批
第二十三条 审批采矿权应当遵守国家和自治区矿产资源开发规划。
自治区计划行政主管部门、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对不符合自治区矿产资源开发规划的州(地)、市矿产资源开发规划,应当予以纠正。
第二十四条 设立矿山企业,应当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向地质矿产主管部门提交矿区范围申请报告、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方案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方案。
申请采矿权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有经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采矿设计或者开采方案;
(二)矿区范围已经审核批准;
(三)有与开采矿种和开采规模相适应的资金、技术装备;
(四)国家和自治区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二十五条 鼓励集体矿山企业开采国家和自治区指定范围内的矿产资源,允许个人采挖零星分散资源和只能用作普通建筑材料的砂、石、粘土以及为生活自用采挖少量矿产。
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及其他有关部门应当指导、帮助集体矿山企业加强技术改造,提高资源回收率,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地质勘查单位、国有矿山企业和有关科研机构,应当按照积极支持、有偿互惠的原则向集体矿山企业和个体采矿者提供地质资料和技术服务。
第二十六条 申请开采下列矿产资源的,由自治区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审批并颁发采矿许可征;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一)煤和贵重金属;
(二)储量规模为中、小型的有色金属和特种非金属;
(三)储量规模为中型的其他矿产。
申请开采前款规定以外矿产资源的,由资源所在地的县(市)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审批并颁发采矿许可征。资源跨行政区域的,由其共同的上一级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审批并颁发采矿许可证。
矿产储量规模的划分标准,按照国务院矿产储量审批机构的规定执行。
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应当自受理采矿权申请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作出批准或者不予批准颁发采矿许可征的决定并通知申请人;决定批准颁发采矿许可证的,应当及时向有关部门通报,并定期向社会公告。
第二十七条 探矿权人可以对适宜边探边采的复杂类型矿床进行开采,但应向原颁发勘查许可证的机关、矿产资源储量审批机构提交论证材料,经其审核同意后,办理采矿登记,领取采矿许可证。
第二十八条 采矿权人应当在领取采矿许可证后一年内实施建设。逾期不实施建设的,按自动放弃采矿权处理,由原颁发采矿许可征的地质矿产主管部门注销采矿许可证。
探矿权人有权优先取得勘查作业区内矿产资源的采矿权。其优先取得采矿权的保护期限为二年,自勘查许可证注销之日起计算。
采矿许可证有效期满,需要延长采矿年限的,应当在有效期满三个月前向原颁发采矿许可证的地质矿产主管部门申请办理延续登记手续,逾期不申请的,按关闭矿山或者停办矿山处理。
第二十九条 采矿权人长期达不到申请采矿登记有关资料中所确定的设计年产量的,原颁发采矿许可证的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可以按有关规定核减其矿区范围和开采范围。
第三十条 采矿权人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当向原颁发采矿许可证的地质矿产主管部门提交有关主管部门批准的文件,申请办理变更登记手续,换领采矿许可证。
(一)变更开采范围或者矿区范围的;
(二)变更开采矿种或者开采方式的;
(三)变更企业名称的;
(四)转让采矿权或者变更采矿权人名称的。
第三十一条 国家或者自治区按规划新建国有矿山企业,在其矿区范围内原获取采矿权的矿山企业或者个体采矿者必须撤出,已领取的采矿许可证,由原颁发采矿许可证的地质矿产主管部门予以收回并公告。因此造成损失的,由矿山建设单位按国家有关规定予以补偿。
第三十二条 发生采矿权属或者矿界纠纷,由颁发采矿许可证的地质矿产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协调解决,协调不成的,由地质矿产主管部门依法裁决。
一方为中直、统配矿山企业的,由自治区地质矿产主管部门会同同级有关主管部门协调解决,协调不成的,报国务院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处理。

第四章 采矿监督
第三十三条 矿山建设必须根据批准的矿山设计,按照基本建设程序进行,并应当严格执行施工验收制度。有关主管部门组织矿山建设施工验收时,应当有同级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参加并对资源综合利用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情况签署意见。
开采零星分散的矿产资源和建筑材料用砂、石、粘土的,可以不编写采矿设计,但应编制开采方案。
第三十四条 矿山企业必须根据批准的矿山设计实施开采矿产资源,不得采富弃贫、采厚弃薄,对具有工业价值的共生或者伴生矿产应当进行综合开采、综合利用;对暂时不能综合开采、综合利用的矿产以及含有有用组分的尾矿,应当采取有效保护措施,防止损失、破坏和浪费。
第三十五条 开采矿产资源,必须遵守国家、自治区土地、草原、森林、环保、文物保护、水法等法律、法规。
开采矿产资源造成矿山地质环境、生态环境破坏的,应当治理恢复;给他人生产、生活造成损害的,依法予以补偿,并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
第三十六条 自治区实行矿山企业矿产开发监督管理年度检查制度。矿产开发监督管理年度检查,按自治区有关规定执行。
矿山企业开采回采率、采矿贫化率和选矿回收率应当达到设计要求,并应建立健全年度考核制度,不断提高资源利用率。

第三十七条 矿山企业在采矿过程中,对矿产储量的圈定、计算和开采必须以批准的矿产储量工业指标为依据,不得随意变动,如确需变动,应当提交论证材料,并经有关主管部门批准。
第三十八条 自治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向重点矿山企业派出矿产督察员,向矿山企业集中的地区派出巡回矿产督察员,对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依法进行监督检查。
第三十九条 关闭、停办矿山企业,应当按照有关规定申请批准。未经批准,不得转让、拆除井上井下设备及其他设施。
第四十条 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收购和销售无采矿许可证的单位或者个人开采的矿产品。
收购、销售国家规定实行保护性开采的特定矿种的矿产品,按国家、自治区有关法律、法规规定执行。
第四十一条 探矿权人、采矿权人应当按照国家和自治区有关规定,填报矿产资源统计报表,提供有关资料,不得虚报、瞒报、拒报。

第五章 罚 则
第四十二条 未取得采矿许可证擅自采矿的,责令停止开采,赔偿损失,没收采出的矿产品和违法所得,可以并处采出的矿产品价值50%以下罚款;拒不停止开采,造成矿产资源破坏的,对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超越批准的矿区范围采矿的,以及进入他人依法设立的矿山企业矿区范围内采矿的,适用前款规定处罚。
第四十三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有关规定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盗窃、抢夺矿山企业和勘查单位矿产品或者其他财物的;
(二)破坏采矿、勘查设施的;
(三)扰乱他人已取得探矿权的勘查作业区或者已取得采矿权的矿区生产、工作秩序的。
第四十四条 采取采富弃贫、采厚弃薄或者其他破坏性开采方法开采矿产资源,造成资源损失浪费的,处以相当于资源损失价值50%以下罚款,可以吊销采矿许可证。

采取破坏性开采方法开采矿产资源,造成矿山地质环境破坏的,责令限期治理恢复。逾期未治理恢复的,处10万元以下罚款,可以吊销采矿许可证;造成生态环境破坏的,依照资源、环境保护有关法律、法规处罚。
第四十五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50%以下罚款;无违法所得的,处5万元以下罚款。巳取得探矿权、采矿权的,吊销勘查许可证、采矿许可证:
(一)买卖、出租或者以其他形式转让矿户资源的
(二)将探矿权、采矿权倒卖牟利的。
第四十六条 擅自购销由国家统一购销的矿产品的,没收矿产品和违法所得,可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七条 本务例第四十三条规定的行政处罚、由公安机关决定;第四十六条规定的行政处罚,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决定;其他行政处罚,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地质矿产主管部门按照规定的权限决定。
违反本条例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其他行为,依照《矿产资源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
第四十八条 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管理部门工作人员,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给予行政处分;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擅自批准或者超越管理权限批准勘查、开采矿产资源和颁发勘查许可证、采矿许可证的;
(二)对违法勘查、采矿行为不依法予以制止、处罚的;
(三)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玩忽职守的其他行为。
违反本条例规定颁发的勘查许可证、采矿许可证,上级人民政府地质矿产主管部门有权予以撤销。
第四十九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收到处罚决定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的上一级机关申请复议;当事人也可以自接到处罚决定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内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当事人逾期不申请复议也不向人民法院起诉,又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的,由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六章 附 则
第五十条 本条例具体应用中的问题由自治区地质矿产主管部门负责解释。
第五十一条 本条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矿产资源管理条例》的决定

(1997年10月11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

决定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经过审议,决定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矿产资源管理条例》作如下修改:
一、第四条增加一款,作为第一款:“矿产资源的勘查、开发实行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勘查、合理开采和综合利用的方针。”
二、第六条增加两款,作为第二款、第三款:“从事矿产资源勘查、开采活动,必须具备相应的资质条件。
探矿权、采矿权实行有偿取得制度并可以依法转让。禁止在他人已取得探矿权、采矿权的勘查作业区或者矿区范围内设置新的探矿权、采矿权;禁止将探矿权、采矿权倒卖牟利。”
三、第七条修改为:“各级人民政府保障国有矿业经济的巩固和发展,对集体矿山企业和个体采矿实行积极扶持、合理规划、正确引导、加强管理的方针,鼓励国内外投资者依法进行矿产资源勘查和开办矿山企业,保护探矿权人和采矿权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维护依法划定的勘查作
业区和矿山企业矿区范围内正常的工作、生产秩序。”
四、第十三条修改为:“矿产资源的勘查,依照国务院有关规定实行区块登记管理。”
五、增加一条,作为第十四条:“探矿权的申请,由矿产资源勘查出资人提出;国家出资勘查的,由受委托承担勘查工作的单位提出;合资、合作勘查的,由合同约定的合资、合作人提出。
申请探矿权应当具有与勘查项目相适应的资质,或者有与具有相应资质的勘查单位签订的勘查合同,并须符合国家和自治区规定的其他条件。”
六、第十六条改为第十七条,增加一项,作为第(四)项:“转让探矿权或者变更探矿权人名称的。”
七、第十八条改为第十九条,增加一款,作为第二款:“探矿权人探明的矿产储量、采矿权申请人拟占用的矿产储量、建设工程拟压覆或者建设工程压覆的在目前经济技术条件下无法采出的矿产储量,按前款规定进行矿产储量登记。”
八、增加一条,作为第二十条:“供矿山建设设计使用的矿产资源勘探报告,须依法经国务院或者自治区矿产储量审批机构审查批准;未经审查批准的,不得作为矿山建设设计的依据。
自治区矿产储量审批机构可以在其法定权限内,委托州(地)、市地质矿产主管部门组织审批前款规定的勘探报告。”
九、增加一条,作为第二十四条:“设立矿山企业,应当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向地质矿产主管部门提交矿区范围申请报告、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方案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方案。
申请采矿权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有经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采矿设计或者开采方案;
(二)矿区范围已经审核批准;
(三)有与开采矿种和开采规模相适应的资金、技术装备;
(四)国家和自治区规定的其他条件。”
十、增加一条,作为第二十五条:“鼓励集体矿山企业开采国家和自治区指定范围内的矿产资源,允许个人采挖零星分散资源和只能用作普通建筑材料的砂、石、粘土以及为生活自用采挖少量矿产。
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及其他有关部门应当指导、帮助集体矿山企业加强技术改造,提高资源回收率,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地质勘查单位、国有矿山企业和有关科研机构,应当按照积极支持、有偿互惠的原则向集体矿山企业和个体采矿者提供地质资料和技术服务。”
十一、第二十二条改为第二十六条,修改为:“申请开采下列矿产资源的,由自治区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审批并颁发采矿许可征;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一)煤和贵重金属;
(二)储量规模为中、小型的有色金属和特种非金属;
(三)储量规模为中型的其他矿产。
申请开采前款规定以外矿产资源的,由资源所在地的县(市)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审批并颁发采矿许可征。资源跨行政区域的,由其共同的上一级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审批并颁发采矿许可证。
矿产储量规模的划分标准,按照国务院矿产储量审批机构的规定执行。
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应当自受理采矿权申请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作出批准或者不予批准颁发采矿许可征的决定并通知申请人;决定批准颁发采矿许可证的,应当及时向有关部门通报,并定期向社会公告。”
十二、第二十三条改为第二十七条,修改为:“探矿权人可以对适宜边探边采的复杂类型矿床进行开采,但应向原颁发勘查许可证的机关、矿产资源储量审批机构提交论证材料,经其审核同意后,办理采矿登记,领取采矿许可证。”
十三、第二十四条改为第二十八条,其第二款修改为:“探矿权人有权优先取得勘查作业区内矿产资源的采矿权。其优先取得采矿权的保护期限为二年,自勘查许可证注销之日起计算。”
十四、第二十六条改为第三十条,其第(四)项修改为:“转让采矿权或者变更采矿权人名称的。”
十五、第二十九条改为第三十三条,其第一款修改为:“矿山建设必须根据批准的矿山设计,按照基本建设程序进行,并应当严格执行施工验收制度。有关主管部门组织矿山建设施工验收时,应当有同级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参加并对资源综合利用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情况签署意见。”
十六、第三十一条改为第三十五条,其第二款修改为:“开采矿产资源造成矿山地质环境、生态环境破坏的,应当治理恢复;给他人生产、生活造成损害的,依法予以补偿,并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
十七、增加一条,作为第四十一条:“探矿权人、采矿权人应当按照国家和自治区有关规定,填报矿产资源统计报表,提供有关资料,不得虚报、瞒报、拒报。”
十八、第三十七条改为第四十二条,修改为:“未取得采矿许可证擅自采矿的,责令停止开采,赔偿损失,没收采出的矿产品和违法所得,可以并处采出的矿产品价值50%以下罚款;拒不停止开采,造成矿产资源破坏的,对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超越批准的矿区范围采矿的,以及进入他人依法设立的矿山企业矿区范围内采矿的,适用前款规定处罚。”
十九、第三十八条改为第四十三条,修改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有关规定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盗窃、抢夺矿山企业和勘查单位矿产品或者其他财物的;
(二)破坏采矿、勘查设施的;
(三)扰乱他人已取得探矿权的勘查作业区或者已取得采矿权的矿区生产、工作秩序的。”
二十、第三十九条改为第四十四条,修改为:“采取采富弃贫、采厚弃薄或者其他破坏性开采方法开采矿产资源,造成资源损失浪费的,处以相当于资源损失价值50%以下罚款,可以吊销采矿许可证。
采取破坏性开采方法开采矿产资源,造成矿山地质环境破坏的,责令限期治理恢复。逾期未治理恢复的,处10万元以下罚款,可以吊销采矿许可证;造成生态环境破坏的,依照资源、环境保护有关法律、法规处罚。”
二十一、增加一条,作为第四十五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50%以下罚款;无违法所得的,处5万元以下罚款。巳取得探矿权、采矿权的,吊销勘查许可证、采矿许可证:
(一)买卖、出租或者以其他形式转让矿户资源的
(二)将探矿权、采矿权倒卖牟利的。”
二十二、第四十条改为第四十六条,修改为:“擅自购销由国家统一购销的矿产品的,没收矿产品和违法所得,可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二十三、增加一条,作为第四十七条:“本务例第四十三条规定的行政处罚、由公安机关决定;第四十六条规定的行政处罚,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决定;其他行政处罚,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地质矿产主管部门按照规定的权限决定。
违反本条例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其他行为,依照《矿产资源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
二十四、第四十一条改为第四十八条,修改为:“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管理部门工作人员,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给予行政处分;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擅自批准或者超越管理权限批准勘查、开采矿产资源和颁发勘查许可证、采矿许可证的;
(二)对违法勘查、采矿行为不依法予以制止、处罚的;
(三)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玩忽职守的其他行为。
违反本条例规定颁发的勘查许可证、采矿许可证,上级人民政府地质矿产主管部门有权予以撤销。”
此外,根据本决定对部分条文的顺序作相应调整。
本决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矿产资源管理条例》根据本决定作相应的修正,重新公布。




1997年11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