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停止执行本市地方性法规中若干行政许可事项有关规定的决定

时间:2024-06-26 15:26:51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9373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停止执行本市地方性法规中若干行政许可事项有关规定的决定

北京市人大常委会


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停止执行本市地方性法规中若干行政许可事项有关规定的决定

(2004年12月1日北京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

  北京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第83条第2款的规定,决定以下5件地方性法规中的16项行政许可事项的有关规定停止执行:

  一、《北京市图书报刊电子出版物管理条例》
  1.第22条第1款(三)项有关“出版物零售业务单位管理人员上岗资格”的规定;
  2.第23条第2款、第3款、第35条有关“外地出版物发行单位在本市从事发行业务审批及年检”的规定;
  3.第31条有关“开办出版物批发、零售市场批准”的规定;
  4.第32条有关“举办出版物展览、展销、订货会等活动的批准”的规定;
  5.第33条、第40条有关“发行境外出版物审核批准”的规定;

  二、《北京市音像制品管理条例》
  6.第12条(一)项、第13条(一)项、第28条(一)项、第32条、第33条(三)项、第33条(四)项有关“音像制品发行许可”的规定;
  7.第14条第1款、第32条有关“从事音像制品进口业务或者从事进口音像制品出版业务批准”的规定;
  8.第14条第2款有关“进口音像制品或者与境外合作制作音像制品内容审查”的规定;
  9.第17条、第32条有关“音像制品批发业务审批”的规定;
  10.第20条第1款、第32条有关“录像制品零售、出租业务审批”的规定;
  11.第20条第2款、第32条有关“录音制品零售、出租业务审批”的规定;
  12.第27条第1款有关“举办国内音像制品批发订货会、展览、展销活动审批”的规定;
  13.第27条第2款有关“举办国际性音像制品展览、展销活动审批”的规定;

  三、《北京市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条例》
  14.第14条、第21条(一)项有关“直接从事供水、管水和供水设施清洗、消毒等卫生维护工作的人员上岗许可”的规定;

  四、《北京市劳动力市场管理条例》
  15.第18条(三)项有关“从事职业介绍人员岗位资格证书”的规定;

  五、《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若干规定》
  16.第18条有关“国家秘密载体准印许可”的规定。

  本决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国家计划委员会、公安部、民政部、人事部、劳动部、商业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关于做好军队精简整编编余职工安置工作的通知

国家计委 公安部 等


国家计划委员会、公安部、民政部、人事部、劳动部、商业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关于做好军队精简整编编余职工安置工作的通知
国家计划委员会、公安部、民政部、人事部、劳动部、商业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行政区)计委(计经委),劳动局,人事局( 劳动人事厅),民政厅(局),公安厅(局),粮食(商业)局(厅),各军区、 各军兵种,国防科工委,军事科学院,国防大学:
根据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的决定,人民解放军1985年进行了一次规模较大的精简整编,裁减员额100万。目前整编任务已顺利完成,但尚有部分撤销、合并、 缩编单位和编余职工还未进行安置。为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中发[1985]13号文件《关于支持军队体制改革、精简
整编的通知》精神,妥善解决好精简整编中编余职工的安置问题,特作如下通知:
一、军队精简整编是加强军队现代化建设和服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的重大战略决策。部队各级领导要认真做好编余职工的思想工作,教育他们顾全大局,服从组织分配,愉快地走上新的工作岗位。地方有关部门,要组织力量,周密计划,把安置军队编余职工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完成。


二、军队编余职工安置的对象和范围,是指军队在精简整编中由于单位撤销、合并、缩减编制而造成编余的且为1985年年底以前招收录用的全民所有制固定职工( 包括在编、非编职工)。
三、对军队编余职工的工作安排,各地要根据工作需要和职工的具体情况妥善安置。全民所有制职工原则上仍安排在全民所有制单位,确无全民所有制单位接收的,也可安排在集体所有制单位,保留其全民所有制职工的身份。
四、安置的办法,在编职工可参照劳动部、人事部、民政部、国务院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小组、总参、总政、总后(1988)后司字第384号文件有关规定, 先办理编内转编外手续,再进行安置;非编职工应按照先调剂后安置的原则,凡安置地军队企事业单位需要增人的,先在编余职工
中调剂解决,无法调剂的由各地劳动、人事部门负责安置。
五、军队编余职工,凡符合离休、退休条件的,应办理离休、退休。并按照民政部、劳动部、总参、总政、总后民(1982)39号文件规定,符合离休条件的,交当地或接收地区的组织、人事部门管理;符合退休条件的,交当地或接收地区的民政部门管理。对男年满五十周岁、女年满四十
五周岁以上的编余职工,可提前退养,本人享受退休职工待遇,待达到退休年龄后再办理退休手续。对体弱多病不能坚持正常工作的,应办理退职。凡移交民政部门的退休、退职职工,其退休待遇、安置办法、经费渠道,应按照国务院国发[1978]104号文件和民政部、财政部、(82) 财事

字111号文件的有关规定办理。对犯有严重错误尚未作出结论的, 待作出结论后再移交地方安置。
六、军队编余职工原则上就地就近进行安置;当地县、市安置确有困难的,也可到相邻县、市进行安置;对夫妻分居两地,或父母在异地身边无子女的,经军队军以上单位批准,也可以进行易地安置。编余职工的安置,由三总部、各大军区、军兵种、国防科工委的政治、后勤部门,按
照目前的分工,与调入安置地区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人事部门联系办理安置手续。对从外地进京、津、沪安置的要从严控制。移交的材料必须完备,要有军队师以上单位或地方劳动、人事部门的招收录用手续和历次调整工资材料。军队有关部门要把编余职工移交材料于今年11月底
以前移交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人事部门。
七、军队编余职工安置手续的办理,在编职员和在编工人改为非编职工进行安置,分别由军队师以上单位的政治部门和职工管理部门填写《在编职工转非编职工审批安置表》(样式附后),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查批准,经安置地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人事部门审核同意后进行安置;凭
审批安置表复印件,到当地公安、粮食部门办理落户和粮食供应关系手续。非编职员和非编工人的安置,由军队师以上单位的政治、后勤部门,按照目前的职工管理分工,填写《拟安置军队编余职工登记表》(样式附后),经安置地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人事部门审批同意后进行安置;
其中异地安置的,凭登记表复印件到公安、粮食部门办理户口、粮食迁移手续。
八、根据军队精简整编的要求,安置军队编余职工的工作原则上于1988年底完成,最迟不得超过明年3月底。 各地区接收安置军队全民所有制非编职工的人数和工资总额,于1989年底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局、人事局(劳动人事厅)和各军区、各军兵种、国防科工委后勤部分别汇
总并分别上报国家计委、劳动部、人事部和总后勤部,由总后勤部将职工人数和工资总额指标划拨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地区接收安置军队在编职工,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汇总上报国家计委、劳动部、人事部,由国家计委、劳动部、人事部相应核增劳动工资计划和干部指标。
九、对军队编余职工安置工作,地方劳动、人事部门和军队各级政治、后勤部门,要严密组织,分工负责,密切配合,抓紧办理,保证按时完成。
附一:在编职工转非编职工审批安置表
------------------------------------------------------
| 姓 名 | | 单 位 | |
|------|------|--------|-----------------------------|
| 性别 | | 出生年月 | | 民族 | |
|------|------|--------|-------|--------|------------|
| 家庭出身 | | 本人成份 | | 文化程度 | |
|------|------|--------|-------|--------|------------|
| | | 行政(技术) | | | |
| 政治面貌 | | | | 工资级别 | |
| | | 职务或工种 | | | |
|----------------------------------------------------|
| 基础岗位工资 | | 工龄津贴 | |
|----------------------------------------------------|
|何 时 何 地 入 伍 | |
|------------|---------------------------------------|
|何时何单位参加工作 | |
|------------|---------------------------------------|
|现 家 庭 住 址 | |
|----------------------------------------------------|
| | |
| 本 | |
| 人 | |
| 简 | |
| 历 | |
| | |
|-----|----------------------------------------------|

| | |
| 呈 | |
| 报 | 根据国家计委、公安部、民政部、人事部、劳动部、商业部、总参、总政、总后〔1988〕后 |
| 单 |司字第663号文件规定,经研究,同意 同志转为非编工人(职员),移交地方安置。 |
| 位 | |
| 意 | |
| 见 | 一九 年 月 日 |
| | |
|-----|----------------------------------------------|
| | |
| 主 | |
| 管 | 根据国家计委、公安部、民政部、人事部、劳动部、商业部、总参、总政、总后〔1988〕后 |
| 单 |司字第663号文件规定,经研究,同意 同志转为非编工人(职员),移交地方安置。 |
| 位 | |
| 意 | |
| 见 | 一九 年 月 日 |
| | |
|-----|----------------------------------------------|
| | |
| 劳 | |
| 动 | |
| 、 | 根据国家计委、公安部、民政部、人事部、劳动部、商业部、总参、总政、总后〔1988〕后 |
| 人 |司字第663号文件规定,经研究,同意 同志转为非编工人(职员),移交 |
| 事 |进行安置。 |
| 部 | |
| 门 | |
| 意 | |
| 见 | 一九 年 月 日 |
| | |
------------------------------------------------------
此表存入本人档案
附二:拟安置军队编余职工登记表
-------------------------------------------------------------
| | | | | 出生 | | 政治 | | 文化 | |
| 姓 名 | | 性别 | | | | | | | |
| | | | | 年月 | | 面貌 | | 程度 | |
|---------------------------|-------------|-----------------|
| | 常住户口 | |
| 籍贯 省(市) 县 | | 省(市) 县 |
| | 所在地 | |
|-----------------------------------------|-----------------|
| | | 提干 | | | |
| 参加工作时间 | | | | 批准机关 | |
| | | 时间 | | | |
|-------------|----------------|----------|-----------------|
| 行政(技术) | | 工资 | | 身体 | |
| | | | | | |
| 职务或工种 | | 级别 | | 情况 | |
|-------------|---------------------------------------------|
| 现工作单位 | |
|-------------|---------------------------------------------|
| 何年毕业 | |
| | |
| 于何学校 | |
|-------------|---------------------------------------------|
| 有何专长 | | 从事本专业时间 | |
|-------------|---------------------------------------------|
| 何时受过何种 | |
| | |
| 奖惩及其原因 | |
|-------------|---------------------------------------------|

| | |
| 有何政治、历 | |
| 史问题?是否 | |
| 结论? | |
| | |
|-----------------------------------------------------------|
| | |
| 简 | |
| 历 | |
| ∧ | |
| 含 | |
| 学 | |
| 历 | |
| ∨ | |
| | |
|-----|-----------------------------------------------------|
| |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年月 | | 文化程度 | |
| |------|----------------|------|----------------------|
| 爱 | | | 常住户口 | |
| 人 | 籍贯 | 省(市) 县 | | 省(市) 县 |
| 情 | | | 所在地 | |
| 况 |-----------------------------------------------------|
| | 现工作单位 | |
| |---------|-------------------------------------------|
| | 参加工作时间 | | 职务或工种 | | 政治面貌 | |
-------------------------------------------------------------
续表
---------------------------------------------------
| | 与本人 | | | | |
| | | 姓名 | 年龄 | 工作(学习)单位 | 现在住址 |
| | 关系 | | | | |
| |-------|------|------|------------|--------|
| | | | | | |
| 父 |-------|------|------|------------|--------|
| 母 | | | | | |
| 、 |-------|------|------|------------|--------|
| 子 | | | | | |
| 女 |-------|------|------|------------|--------|
| 情 | | | | | |
| 况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安置地点 | |
| | |
| 及理由 | |
| | |
|-------------|-----------------------------------|
| | |
| 移交单位 | |
| | |
| 意 见 | |
| | |
|-------------|-----------------------------------|
| | |
| 接收地区 | |
| 劳动、人事 | |
| 部门意见 | |
| | |
|-------------------------------------------------|
| 备 | |
| 注 | |
---------------------------------------------------





1988年10月17日

常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转发《常州海关联络员制度》的通知

江苏省常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转发《常州海关联络员制度》的通知

常政办发〔2009〕131号


各辖市、区人民政府,市各有关部门:
  经市政府同意,现将常州海关制定的《常州海关联络员制度》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九年十二月八日

常州海关联络员制度

  第一条 为认真落实海关总署、南京海关支持经济发展各项措施,密切常州海关与常州各辖市、区外经局,外贸进出口重点镇、街道办事处,经济开发区之间的联系和沟通,服务招商引资,服务广大进出口企业,促进常州外向型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推进海关行风建设,根据《南京海关、常州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常州区域经济发展合作备忘录》精神,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海关联络员是指由常州海关聘请的,在常州各辖市(区)外经局、外贸进出口重点镇(街道办事处)、经济开发区负责外贸和招商引资,与海关联系工作较多,熟悉辖区内进出口企业基本情况的分管领导。
  第三条 海关联络员的产生,由所在单位推荐,常州海关聘请。任期一般为2年,连聘连任,如聘用期内联络员工作变动,由原所在单位重新推荐人选。
  第四条 海关联络员的主要职责
  1. 协助所在地党委、政府联系、沟通海关工作。
  2. 协调海关与所在单位、与辖区内进出口企业相关工作。及时向海关反映辖区企业在执行海关政策中的遇到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协调、联系海关帮助本单位或辖区企业解决在招商引资、政策咨询、业务培训、企业通关等方面遇到的困难。
  3. 配合海关对辖区企业的管理。及时向海关提供企业生产经营,以及注销、变更、倒闭等情况。
  4. 配合、支持海关工作。配合海关在辖区内开展政策宣讲及业务培训工作;为海关在辖区内执行公务提供便利和支持。
  5. 对海关工作提出意见、建议。
  6. 对海关工作人员执行公务和廉政纪律情况进行监督。
  第五条 常州海关的主要职责
  1. 及时向联络员通报常州海关工作。
  2. 向联络员提供海关政策解读服务。
  3. 支持联络员所在地政府、单位的招商引资工作。为联络员辖区内进出口企业提供政策咨询和业务培训服务;及时解决联络员反映的企业在办理海关业务方面存在的困难。
  4. 及时处理并反馈联络员提出的意见、建议。
  5. 及时反馈联络员举报处理情况。
  6. 向联络员赠阅《中国海关》杂志,提供相关统计信息。
  第六条 建立海关联络员工作机制
  1. 常州海关办公室是协调海关联络员工作的职能部门,负责与海关联络员的日常工作联系和相关工作的组织实施。常州海关各职能部门对口负责联络员联系的具体业务工作。
  2. 常州海关每季度召开一次海关联络员工作例会,通报海关工作,解读海关最新政策法规,征求对海关工作意见、建议,反馈联络员联系工作落实情况,交流联络员工作经验。
  第七条 本制度由常州海关负责解释。
  第八条 本制度自2009年12月起施行。常州海关驻溧阳办事处、驻武进办事处参照执行。